刘备进入成都后从爱民如子突然变得穷凶极恶。若刘备将首都从成都迁都到荆州,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所以这样来看,从爱民如子到穷凶极恶,刘备的变化就可以理解了,刘备率残兵退到白帝城以后,并没有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白帝城,刘备之所以没有回成都,原因是多方面的。
1、刘备攻占成都后为什么从爱民如子变成穷凶极恶?
刘备进入成都后从爱民如子突然变得穷凶极恶!这就是刘备为伪君子赤裸裸的体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刘备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可干的事却跟其他诸侯没啥不同,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比其他诸侯更加过分,同样的抢夺地盘,其他诸侯就是在分离天下,割据独立,而刘备却喊着统一汉室,收复河山。明明干着鸡鸣狗盗的事,却扬言为了江山社稷,
真小人!伪君子!所以这样来看,从爱民如子到穷凶极恶,刘备的变化就可以理解了。备注.个人认为刘备这前后有变化,但是穷凶极恶还是言之有过,成都之前是由刘璋统治,刘璋性格懦弱,没啥大作为,也没有什么野心,一天吃饱喝足就觉得人生满足了,在那个诸侯纷乱的时代,这种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而刘备当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啥也没有啊!要兵没有兵,要地盘没有地盘,这一点我们现在也能理解,手上没钱干啥啥都没有底气,所以呢,刘备就只有抓紧民心,爱民如子,有了民心,以后就能轻轻松松打开别人的城门,
2、刘备在鼎盛时期选择成都、重庆、荆州哪里定都最好?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鼎盛时期肯定也是选择成都比较好,因为当时成都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因为当时的成都距离汉中的位置是比较远的,汉中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汉中被突破蜀中就危险了,而成都与汉中之间还有绵阳这些重镇,所以成都的位置是比较好的。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肥沃的成都平原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源,另外的都江堰水利也可以造福成都百姓,
成都的西边是青藏高原,在当时是没有敌人的,东边则是龙泉山,成都东西两边是不用担心敌人的。3.当时的刘备面对的敌人是北方的曹操,还有潜在威胁江东的孙权,这也就意味着国都一定不可以太靠近北方,也不能太靠近江东。所以荆州和重庆都被直接排除了,而且当时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把国都定在这里无疑是自取灭亡,总结:刘备国都定在成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的,成都此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非常适合发展。
3、如果刘备将首都从闭塞的成都迁到富饶荆州,全力支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能灭魏吞吴吗?
若刘备将首都从成都迁都到荆州,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这样,蜀汉亡国很可能要更快更早!哪里还谈得上灭魏吞吴?古今成大业者,皆要深根而固本,刘邦比之项羽,就是较好地以益州为根本,而项羽就没有建设好自己的根基,或者说项羽长期脱离了自己的根基:江东。这也就是项羽失败的一大主要原因,刘备和曹操汉中大战之后,曹操在败退途中就嘲笑了自己的贪心不足:既得陇,复望蜀,后果导致惨败。
结论是:十年坚守,派军屯垦,稳固自己的根本,以待天下之变,孙权,之所以后亡于蜀国,也是因为知道保存实力,积蓄力量,不可妄动。这就是诸葛亮所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且江东物产丰富,民间富足,有财力支撑。而刘备则不然,刚刚具有西川和汉中,典型的鸠占鹊巢,后来居上,士心民心,并未安心定心。首先是不宜盲动,更不合适迁都出击,
若是关羽迁往成都,合兵一处是上策;刘备不动,关羽仍守荆州是中策;若是刘备迁都到荆州,关羽去攻打襄阳就是下策。毛主席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寇思想,这也是八路军、新四军为什么打日本鬼子都要建立根据地,哪怕是根据地在敌后都不怕,总之,判断上、中、下三策的基本历史逻辑,就看是否有利于“生根固本”,就看是否有利于建立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