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有红烧肉的地方很多,但论最好吃,毫无疑问首选上海的红烧肉,其次是苏州和杭州。所谓的“古法红烧肉”,也就是最正宗的红烧肉,一律用酱,没有用酱油或炒糖色的,用醓来煮肉,就是最早的红烧肉,诞生于河南商丘,因为成汤就是河南商丘人,红烧肉的书面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边说调料用的是“浑豉”。
1、红烧肉是哪里的特色菜?
严格来说,红烧肉是河南菜。起源很早,传说中,商汤作醢,才有了酱,然后才有用酱来烹饪食物的习俗。其实当时的酱有两种,一种是醢,就是肉剁成肉泥再酦酵,这种发酵肉酱里生成的油,就是最早的酱油,另一种叫醓,与醢的区别时在制作时还要加入动物血液,颜色也要比醢的颜色更重。不过,这个前提必须是“成汤作醢”是真实的,这就保不准了,
但不管怎么说,商汤那时候,至少已经有红烧肉的雏形了。而再想往前追溯,苦于无资料,那也没办法,用醓来煮肉,就是最早的红烧肉,诞生于河南商丘,因为成汤就是河南商丘人。真正把醓煮肉发扬广大是在西周时期,根据《周礼·膳夫》里的记载,“酱用百有二十瓮”,当时已经把醢和醓完全归为一类了,当时天子设宴吃的酱煮肉,应该说就是中国最早、版本最古老的红烧肉,最早用这道佳肴来款待群臣的,是周康王姬钊。
至于地点,是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县,为什么红烧肉也会有明确的地点,而非大众化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论是商代时的醓煮肉,还是西周时的酱煮肉,在当时是天子的特权食物。其他人,除非是参加天子设宴时蹭一口,否则还真没得吃,关键就在于,当时的食盐产量很低。你看,河南也好,陕西也罢,都不是古代的盐产地,而制作醢、醓乃至西周时吃的酱,都需要大量的盐。
可是由于盐的产量低,在当时是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的,除了天子以外,没有人有特权能这样大量的用盐,用这么多盐,在当时来讲是很败家的行为了。以前讲过醯,也就是醋,直到西周时,更多人吃醋倒比较多,而能敞开了吃盐,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享受了。而且酱煮肉一直是红烧肉最正宗的做法,红烧肉的书面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边说调料用的是“浑豉”: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
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直到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还在说酱煮肉,调料用的是“甜酱”: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所谓的“古法红烧肉”,也就是最正宗的红烧肉,一律用酱,没有用酱油或炒糖色的,
包括东坡肉,也是用酱而非酱油的。至于什么酱,那倒不固定,甜酱也行,黄酱也一样,都算古法,个人意见,推荐用北京红干酱或天津的槐茂面酱来做。总之,红烧肉在诞生之初属于天子的特权食物,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普及,所以,说红烧肉在当初是个特色菜也没错,经过后世的发展,普及到了全国各地,才变成了随处可见的食物。
2、哪个地方的红烧肉最好吃?
全国各地有红烧肉的地方很多,但论最好吃,毫无疑问首选上海的红烧肉,其次是苏州和杭州,(不能吃甜的就不谈了)上海的红烧肉以色香味俱全、入口酥糯、咸甜适中著称,常配以卤蛋、百叶结及水笋,相得益彰,佐野下饭皆为佳肴。苏州的蜜汁酱方味美形佳,大多采用红米烹制,色泽鲜红,“五花”鲜明,十分诱人,是全国红烧肉的最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