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中间有个武周政权在洛阳,唐未朱温劫持皇帝至洛阳后不久唐朝亡国。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但洛阳有——“洛阳风俗不禁街”,洛阳“灯树千光照”,洛阳“火树银花合”,洛阳“宫中彻夜明”,洛阳“火树连上阳”,洛阳“彩仗连宵合”。
1、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还是洛阳?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现如今也没谁把自家故人葬到别家地盘上吧!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西安明德门遗址五个门道,大明宫丹凤门五个门道,吹上天的应天门三个门道,明德门东南有天坛遗址,洛阳有天坛地坛社稷坛宗庙吗?唐宗庙遗址在现西安碑林北边。
2、唐朝是哪一年迁都洛阳的?
好好看看中国通史吧,别信那些动不动拿二十四史或新旧唐书说事的人,那些人是拿个棒槌当针用的坏种,唐朝自始至终没有迁都,都在长安。只是中间有个武周政权在洛阳,唐未朱温劫持皇帝至洛阳后不久唐朝亡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发行的《中国通史》中,在唐代一章,专门有二十页介绍唐长安城的盛世华庭。在唐朝,没有那个城市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3、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其次,经济上,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名曰“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阳的地位极其崇高。从语言上看,唐诗的用韵依照《切韵》,而《切韵》正是依据洛阳语音为标准制定的,而不是关西的方言,
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过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
4、洛阳是唐朝的国都吗?难道不是长安吗?
唐是两都制,洛阳是东都,“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唐太宗李世民“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太宗李世民“洛阳中土,朝贡道均,朕故修营”。——唐太宗李世民“两京朕东西两宅,来去不恒,卿宜善思修建”,——唐高宗李治来王之邑,匪建国於三川。宜改洛阳宫为东都”,——唐高宗李治三川帝里,八水皇州。
——唐中宗李显京雒两都是惟帝宅,街衢坊市固须修整,——唐玄宗李隆基三秦九雒,咸曰帝京。——唐玄宗李隆基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唐玄宗李隆基帝业初起,崤崡乃金汤之固;天下大定,河洛为会同之府,——唐玄宗李隆基大唐宰辅杜佑《通典》:“(洛阳)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
《旧唐书》:“今洛都(洛阳)之制,上自宫殿楼观,下及百辟之司(礼制和政府架构),与西京无异,长安是唐朝的长度,洛阳是唐朝的高度。作为隋唐盛世的主场,隋唐的精华都在洛阳,长安有隋唐最精华的皇家宫殿吗?没有!但洛阳有——紫微城!长安有隋唐最大的皇家园林吗?没有!但洛阳有——西苑!长安有隋唐最大的皇家粮仓吗?没有!但洛阳有——含嘉仓!长安有最早的使馆吗?没有!但洛阳有——隋明帝时期的四方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