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栏目,曾经为丰富河南人民文化生活,繁荣中原戏曲,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热爱和传承以豫剧为主的河南戏曲人材,尤其是民间艺术人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有目共赌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鼓励戏曲文化发展,到了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的时候,参加演出和观摩的剧种已经达到了23个。
1、怎么能下载到河南戏曲?有哪些方便的下载途径?
河南戏曲下载方式。1、音频可以去酷狗、酷我等音乐平台上进行下载,下载下来的文件大多都是MP3文件,2、去西瓜视频、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下载视频文件,此类的网站下载下来的文件都是视频类文件,并且部分网站的视频为该网站的独有格式,例如kux、qsv、qlv,这类文件就需要该网站的客户端才能进行转码,如果需要视频文件的直接转成MP4就行,如果需要音频文件,那么就用格式工厂音频转换功能把MP4文件转换为MP3文件即可,另外下载视频的第三方软件还有硕鼠、维棠等,但此类软件只支持部分视频网站下载。
2、河南戏曲平台《梨园春》近几年收视率似乎在下降,是什么原因?
《梨园春》栏目,曾经为丰富河南人民文化生活,繁荣中原戏曲,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热爱和传承以豫剧为主的河南戏曲人材,尤其是民间艺术人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有目共赌的,但是,近几年来却越来越被人反感,都认为梨园春变味了,不再是人人喜爱的,每期必看的梨园春了。笔者认为主要问题是:一,脱离群众了,原来梨园春是面向大众,群众参与演出,群众评选擂主,被称为群众戏迷擂台,赢得群众欢迎,得到群众的支持,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致使梨园春栏目火爆。
现在的梨园春每期就那几个选手,每个选手就那几分钟时间,演唱的老是就那几段戏,难免让人厌烦,失去了群众,梨园春就沒了根,沒了根就难以茂盛了。二,本末倒置了,梨园春主要是戏迷演唱节目,而不是专家研讨会;是戏迷艺术展示节目,而不是专家和小丑逗乐节目;人们喜闻乐见的是豫剧曲剧等河南地方戏节目,而不喜欢其它剧种的专家演员更不是曲艺界名人的评论。
杂乱的掺和,使梨园春变了味,败了观众的兴,三,打分欠公平。记得当初评委在戏迷唱罢,作些技术评论和指导,并不参与打分,现在,每个评委50分,基本上是评委的给分决定谁能胜出。很多选手不服气,观众也不满意,四,门派把持擂台,兴起了不正之风。不知谁的主意,参赛戏迷必须拜在某名人门下为师才能参赛,也就是想上梨园春必须找个后台,不知道这算不算名人霸占了梨园春这个舞台?霸占舞台是不是会捞点什么好处,无利不起早吗!看来梨园春也要成为一部分人的名利场了,
提几点建议:一,不忘初心,坚持原来指导思想,不要迷失了梨园春的方向。二,巩固群众基础,坚持选手从群众中来,演出送到群众中去,群众参与,娱乐群众,三,评委不崇洋媚外,本地戏曲圈里的专家最好,评委主要是对选手进行技术点评和指导,不应参与打分,或者只集体打一份分而不是人人打分,避免不公平,挫伤选手参赛积极性。
3、河南都有什么剧种?
河南省是戏曲大省,在这几百年间,曾经有近80个剧种先后在河南境内流行,但是由于改朝换代,常年战乱,新中国建立时只剩下了八个剧种在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鼓励戏曲文化发展,到了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的时候,参加演出和观摩的剧种已经达到了23个。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统计河南省有专业剧团演出的剧种有20个,即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邦、大弦戏、柳子戏、二夹弦、五调腔、四平调、落子腔、坠剧、道情戏、柳琴戏、河北梆子、山东梆子、京剧、汉剧、蒲剧,
在此之前,昆曲、评剧、越剧、罗戏、土二黄、八调腔、豫南花鼓、眉户戏等也曾一度有过专业剧团,但是现在已经变为业余演出。此外,仍然有业余演出活动的,还有卷戏、五音戏、花篮戏、扬高戏、秦腔、上党梆子、黄梅戏、豫东花鼓、丁香戏、蛤蟆嗡、梨黄、灶戏等12个剧种,也就是说,到现在河南境内仍旧存活的剧种共有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