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五位皇帝都在这里了,那么为什么皇帝都是出在北方呢。广东,简称“粤”,这是因为《吕氏春秋》中它被称为“百越”,《史记》中称其为“南越”,越之一字逐渐被粤代替,到了《汉书》就开始被称为“南粤”了,赵佗本姓姓赢,秦朝时的宗室族人,也是秦朝著名将领,生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不过人家还是在广东做了皇帝。
1、梅州都出了哪些名人?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二区一市五县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
日本作家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何子渊、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
勤劳俭仆、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过在我看来,梅州最大的名人是“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传统上的梅州客家妇女,胸怀宽广,在她们的无私奉献下,客家男子纷纷外出经商、读书、求官、革命,而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便落在她们肩上,
2、在历史上,广东地区出了多少位皇帝?
纵观中国历史,大大小小有上百个皇帝,不过,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有史以来,南方出文人,北方出皇帝。所以,广东地区出了多少位皇帝,乍一想,还真就说不出来谁,不过虽然广东深处南方,但还是出过几位皇帝的,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广东,简称“粤”,这是因为《吕氏春秋》中它被称为“百越”,《史记》中称其为“南越”,越之一字逐渐被粤代替,到了《汉书》就开始被称为“南粤”了,
广东省靠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片土地上早在史前时期就诞生了人类文明。如今广东省更是凭借地理条件以及优秀的历史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历史上还是有一些比较有名的人物的,像袁崇焕、邓世昌、梁启超、张九龄等等。至于皇帝嘛,主要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南越王赵佗:赵佗南越国的第一任皇帝也是南越国的创立者,这里的南越国就是广东了。
赵佗本姓姓赢,秦朝时的宗室族人,也是秦朝著名将领,生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不过人家还是在广东做了皇帝,秦始皇三十年的时候,赵佗作为嬴政的得力副将跟随前去岭南平乱。这里的岭南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在秦朝那个时候,岭南地区还没有如今这般繁华,一直未被开发治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岭南人都被叫做“蛮人”,俗话有“南蛮北狄”。
岭南地区在古代也被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正如宁古塔一般,因为环境艰难成为天然监狱,不管环境当时如何,秦始皇的目标是一统六国,继续扩张。所以在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开始转战岭南,秦军副帅赵佗,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十分具有军师才能,在征服岭南的战役中,他和主帅任嚣带领50万秦军经过5年的浴血奋战征服了岭南。征服之后,他们并没有立即回朝,赵佗在岭南做了龙川县令,
赵佗政治开明,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农业,并主张汉越通婚。本想着,自此就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了,谁料称霸一时的大秦帝国仅仅在15年后就分崩离析,到了秦朝末年,一时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各自圈地称王,中原地区再次陷入了混乱,彼时任嚣任职南海郡尉,二人手中仍有十万秦兵,正在二人旁观局势之时,任嚣突然病重,弥留之际,将官印兵权交于了赵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