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河南为什么被称为大河南,不仅是因为人口多,而是这里从古至今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历史上众多名人对中国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河南,才知道河南真的是大河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国的中心,中国的名字来源于河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1、怎么形容河南的天气?
河南的天气总体来说还算正常吧,当然还是要分四季的。基本上夏季这几年五到七月就是雨水比较少,农作物比较旱,而八九月份又是雨水比较多,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基本还算四季分明。还有一个要说的就是空气太干燥了,如果你经常在外地那回到家里一段时间准保你能黑上好几个色号,不说了,去年晒黑的胳膊今年还没能白回来,嘿嘿。
2、河南地缘格局,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南的地缘格局:他是中原中的中原,中部中的中部说河南地理,必然绕不开——中原,这是一个很人文地理的词语,也是听起来很“诗与远方”的词语。而最早的“中原”一次,的确出自《诗》之中:“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诗经·小雅·小宛》)不过,这里的中原意思很简单:坦荡的原野,并非特制某一地区,
今天我们提到的中原,一般指的是“早期的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指范围一度成为华夏农耕王朝的代称。中原,或早期中国,其说法版本多有不同,但基本不超出黄土高原东南至华北平原的黄河中游地区,也正是此前文章中所说的“黄土金三角”地区——山西汾河谷地(临汾-运城盆地)、陕西渭河谷地(关中盆地)、河南伊洛河谷(河洛盆地、洛阳盆地),
对于中原,近、当代工具书这样解释:“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舒新城主编、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辞海》)注意,这里的河南,指的是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地区,因为河南省是跨黄河的,“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辞源》)当然,以中原为中心的王朝版图扩大到哪里,就把“中国”、“中原”的范围扩大到那里。
中原,也常以相对边疆、边缘的方位,将其作为整个王朝的代名词,无论中原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有一片从黄土高原、秦岭山区延伸到华北平原的区域,总是无法被绕开的,那就是——河南!因为,它是“中原中的中原”。▲古本彩绘《禹贡九州图》南与中国自然区划的关系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的中国自然区划图中国划为三大自然区华北与华中以秦岭淮河为界其次,他是黄河与长江之间、南方与北方的中间地带,
现实中,行政区划往往与地理区划相矛盾。如,拥有大片华北平原的山东,跟福建江西等同属“华东”;拥有大片华北平原的河南,跟广东、两湖一起划入“中南”,说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南方与北方”,河南似乎是最难站队的省份。南北方(主要指的是中国中东部地区)怎么分?主要有三种说法:以长江为界,江以北为北方、江以南为南方;以黄河为界,河以北为北方,河以南为南方;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南方,中间有一个过渡带,
▲三种“南方与北方分法与河南关系三种分法,第一种河南是“北方”;第二种河南是“南方”;第三种河南,处于中间地带。第三,古代河南地区(尤其洛阳所在的河洛)的方言,被视为“中州正音”、“中州雅音”,大致就是古时普通话的音韵基础,关于“中州音”是否就是今天的河南方言,我们不做探讨。关于“正音”与地理环境区位的关系,古人已经进行过论述,认为“不南不北”的区位,可以集合声音气韵之精粹,
“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合南北之儒,酌五方之声,而一折衷于中原,谓河洛不南不北,当天地之中,为声气之萃,(明吕坤《交泰韵》)▲河南省与其方言分区示意图底图:《中国语言地图集》除此之外,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圣的五岳圣山中,中岳嵩山位居河南中部,并衍生出了“天地之中”等系列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