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清朝,浙江只有在顺治朝单独出现过浙江总督。其中,浙江名列第三,有王玉玺、刘炎、郎天诈、罗琪、朱秋魁、林大彪、黄瑞、陈桂芬8人;江苏也不错,有林本直、杨谦、张兆潘、刘荣庆、刘国庆、卞赓6人;山西有张大经、马全(山西阳曲。
1、清朝时,浙江有总督吗?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大清王朝总共有九位封疆大吏,也就是我们说的总督!整个清朝,浙江只有在顺治朝单独出现过浙江总督!总督这个职位是清王朝为了方便掌控全国而设立的,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代替皇上巡边,增强军事力量,加大工业生产,提高农业产量,处理所辖区域的民事纠纷,并且保有临时解决边境战争的巨大权利,可以说除了皇帝和钦差大臣以外,总督拥有所辖地区的所有权!清朝的九位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也是所有总督里权利最大的,还有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东三省总督、湖广总督,还有两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总督衙门,即漕运总督、河运总督,只不过这两个总督属于内部的二品大员,和以上九位封疆总督性质不同!当然了,并不是说作为总管一省或者几个省的总督就可以胡作非为,没有人可以节制!清朝的总督拥有巨大的权利的同时,肯定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和监管,这也是古代历代的君王对于封疆大吏最常用的手段,于是就诞生了巡抚这个官职!总督和巡抚作为大清朝相辅相成的两个官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比性:1、官职品级的不同清朝时的总督一般分为高配和低配两个版本:高配就是正二品的总督加上尚书衔或者别的荣誉衔,晋升为从一品;低配版的则是没有加衔的,也就是正二品!而巡抚则一般属于从二品,高配的就配上侍郎衔,品秩加半品,成为正二品,和总督一样,只不过品秩低于总督!2、职务功能性的不同前面说了,总督属于一省最高长官,负责当地军民要务!但是巡抚这个官职的设定在品秩上紧挨总督,负责当地民生,官府衙门,最主要的责任还是为了监视总督!3、所属阵营的不同总督和巡抚虽然都是属于皇帝委派的官员,但是一个代表了执政者,一个代表了监听者,就像如今的市政单位和纪检委一样,
最明显的莫过于在战时,一般总督负责打仗,巡抚负责粮草,一个负责军事,一个负责行政!所以,总督官级虽然比巡抚大了半级,但是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相安无事,绝不主动干涉!清朝时期的浙江是出现过总督这个职位的,但是时间很短。从顺治皇帝到光绪皇帝,除了顺治朝,曾经短暂的出现过以外,其他朝基本上都是闽浙总督或者浙闽总督,其驻地一般设立在福建,因为福建靠近台湾,海岸线比较复杂,主要任务是防止敌人沿着海岸线登陆作战!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闽浙总督就是左宗棠!,
2、清朝有多少个武状元?在清朝考上武状元容易吗?有广东人考上吗?
清代考上武状元有多难?在清朝,考武状元的程序与考文状元差不多,同样要通过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有机会成为武状元。武生的科考历程清朝重文轻武,武秀才考试比文秀才考试要晚,学政考完文秀才,定出名次,贴出榜单,才会考武秀才,考武秀才,先考外场,再考内场。外场考武艺,分为马射、步射和刀石三项,马射即马上射箭,步射即平地射箭,刀石就是耍大刀和提石锁。
三个科目全部及格,可以参加内场考试,内场即笔试,与文秀才们考诗赋、对策、八股文不同,武生们只需要默写一遍《武经》,默写要全对,字迹要规范。内外两场全部通过,即成武秀才,武秀才参加乡试的考试制度比院试更严,但基本规则是一样的,内外场所有科目全过,考官们还要排定名次,根据朝廷分给本省的武举指标,将排名靠后的考生淘汰掉,剩下的考生就是武举人。
乡试完了是会试,会试主考官一般由兵部侍郎担任。会试过后,还有复试,所有通过初试的考生,都要复试马射、步射和刀石,如果通过了初试,没通过复试,一样要被淘汰掉,过了复试,紧接着是殿试,此时皇帝会亲自到场观看,武科殿试一般不会再淘汰考生,只是为了给考生排定名次。清朝总共举行过100多次武进士考试,取中的武进士总共只有9000多名,平均每次取中不到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