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光谷东是武汉最有前途的区域,光谷东一定是武汉市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今天的光谷2016年,随着光谷的经济快速发展,作为GDP占比武汉30%的地区(武汉当年GDP为11912亿),人口已经跃居150万,未来比例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19年,“大光谷”板块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1、长江新城会挤压武汉光谷吗?你怎么看?
黄皮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其他区的掠夺史,硚口的汉正街,江汉区的服装厂,东西湖的地铁,他边上几个区没有不倒霉的。这不,黄皮长江新城又来了,进行规模更大的全市范围内挖墙脚,东西湖的轻工大已经被挖过去了,还想抢光谷的科学城,你个武湖都是荒无人烟,毛都没有,整天尽想着摘果子的好事,黄皮别的本事没有,一窝下好几个到是个能耐,黄皮的两大绝活,爆人口和抢资源,星际争霸高手啊。
黄皮本来在宏图那边有3和8可以延伸到黄皮,非要先跑过来把金银湖这边的2和7搞过去,以后8延伸到黄皮又是板上钉钉,哪怕在金银潭永旺那里拐出一个直角再在宏图那里反向拐出一个大锐角,也在所不惜啊;哪怕把3号线废在宏图那里,以后做不了任何延伸都在所不惜;你市区的人到机场多花半个小时算个啥,老子就是要条条地铁通黄皮。
别个东西湖没有任何先天优势,不靠等不靠要,自力更生这些年,从最低端的物流,机电,食品加工一路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成为经济实力排在武汉市前几名的行政区,直到现在得到国家认可,授予了国家级开发区的荣耀,东西湖现在更是越做越大,产业转型升级,搞显示面板,芯片,网络安全,大数据,成为武汉第二个高新科技企业聚集地,岂是你堪家矶武湖阳逻一帮游手好闲等天上掉馅饼的二流子能比的?首先搞清楚,机场是属于武汉市的,不是你黄皮私有产物,当时市里看到郑州的临空经济区搞得火热,武汉再不申请一个国家级临空港开发区以后不好搞,但是靠你黄皮那房地产经济开发区可怜的实力能争取到国家级开发区的头衔吗?显然不能够,没办法只有把东西湖拉过来,让东西湖改名临空港经济开发区申请国家级这才成功,但是这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真正靠着临空港开发区获利的是黄皮,整天打着国家级招摇撞骗,
你黄皮和盘龙城把好好的经济开发区搞成了房地产开发区;把汉正街搞过去害了硚口,结果把所谓的汉口北却做成了鬼市;守着个天河机场不在机场周边大力发展产业,却大搞房地产,还怪别人抢了你临空港的头衔。“卖地搞房地产不是本事,那是别人求你;求爷爷告奶奶拉投资发展工业才是最难的”,这是你们好老乡挖挖的原话,谁都想捡容易的上,轻轻松松坐着卖卖地钱到手,地卖完了之后呢?等着长江新城天上掉馅饼?武汉要是都像你黄皮这样,那算是见了鬼,还争一线城市,早洗了睡了,
2、武汉的光谷诞生和发展,华中科技大学起到了哪些作用?
光谷因华科而生,因华科而强15年前,它只是城市里一条不起眼的城乡分界线。15年后,它画风全变,GDP占全城的30%,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技术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它叫光谷,坐标——中国武汉。光谷的由来1983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再光作为访问学者考察美国硅谷,发现斯坦福大学周边有很多小型公司,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斯坦福大学的老师,硅谷就是这样产生的,
李再光教授觉得武汉东湖地区也有这样的潜质,他给当时的市委书记、市长写了一封建议信:借鉴美国硅谷,借助湖北在全国的激光技术优势,以华中工学院为龙头,让激光产业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李再光教授的建议得到了市委书记、市长的支持,于是,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武汉市科委执行委员会来协调这件事。那时,政府也没有相关经验,于是就把一些与激光有关的单位召集起来开会,具体筹建这件事,
大家在一起研究这件事该如何办好,最后决定成立一个公司来具体实施这件事,于是就有了“东湖激光中心”。中心成立后,从哪里弄钱来支撑这个中心呢?当时,股份制还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被容许,于是,只有靠政府,市经委和市科委各支持了5万元,作为中心的开办费,后来因为“东湖”这个名字不响亮就改叫“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