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打雷坟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三月打雷谷堆堆。常常会在冬春之交,冷暖无常而打雷下雪,如早几天在陕西、河南一些地方就一边打雷,一边下雪或冰雹了,题主提到的问题,并不是冬天不打雷,偶尔会出现打雷现象,只是极少发生而已,不要一成不变的认为正月打雷不好。
1、清明都过了,郑州还下雪打雷是怎么回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春天打雷的雷雨云,多半是因为北来的冷空气跟南来的暖空气交锋形成的,冷空气来势凶猛,跑得快。不过,冷空气的底部由于接近地面,受到阻挡和摩擦,跑得比上面慢一些,这样一来,冷空气就不是通常的楔形,而变得圆钝了。冷暖空气的交锋面变得比通常的陡,暖空气就不能按一般情况那样沿着冷空气的背脊缓缓上升,而是象两辆车子迎面相撞那样,被冷空气冲上高空去,
2、正月下雪又打雷是好是坏?
正月下雪又打雷,有好也有坏。凡事都是一分为二有两面的,我国地大,气候很不一样,北方白皑皑一片片雪景,南方有雷雨是常见,这好与坏也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也是常事,日烈而旱,雨多而涝,好坏各有。依俗语旧话:正月打雷坟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三月打雷谷堆堆,正月打雷遍地贼。未蛰先雷,人吃狗食,雷打惊蛰谷米贱。
雷打惊蛰前,二月雨连连,照这么说,惊蛰前的正月打雷是不太好的,对农业生产人生活会有不好影响。春雷响,万物长,立春后,特别是雨水后响雷,是春雷,催生春雨,对春耕有利,这是好的,春雨贵如油啊。但要是立春前打雷,属冬雷,说明冬暖,这对来年春耕农业不利,瑞雪兆丰年,冬要寒不要暖才好。打雷是需要一定气候条件的,
一要有积雨云,一要有两股强烈的冷暖对流的交锋。而冬季寒冷,一般没具备这两条件,所以冬季无雷发生,有雷是冬变暖,气候反常了,常常会在冬春之交,冷暖无常而打雷下雪。这在南北暖冷交锋面地带就易出现这种现象,如早几天在陕西、河南一些地方就一边打雷,一边下雪或冰雹了。不要一成不变的认为正月打雷不好,今年春来早,已属春雷,好处也不少,旧时俗语,有的也不适用于今天了。
3、郑州“雷打雪”,是怎么回事?
古人云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是标准的倒春寒,万物复苏,立春已过,暴雪降临,气候如此反常,农业遭受损失最大,今年小麦产量严重受损,放在古代,又是个不好的年景。只要不是要饭长大的老人,都会担心,再者,雷雪,这种妖气谁见过,窦娥再冤也无非6月飞雪,雷雨闪电常见的夏季,古人也没描绘出打雷下雪的恶劣天气。可想而知,雷雪非常少见,
4、为什么冬天不打雷?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我们在夏季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这时狂风乌云交互,电闪雷鸣交加,经常会带来短时强降雨,其实题主提到的问题,并不是冬天不打雷,偶尔会出现打雷现象,只是极少发生而已。那么为什么打雷现象经常在夏季发生,而冬天很少见呢?这还要从雷声产生的原理说起,出现打雷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云层电荷的中和反应。
出现打雷现象的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必须形成积雨云,夏天气温高,在蒸发作用下空气中就会含有大量的水汽,近地面的空气在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下,不断受热上升,上层较冷的空气便会下沉,极易形成强烈的空气对流现象。大量水汽抬升,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形成积雨云(也称作雷雨云),第二个基本条件:积雨云上下层间的电位差要足够大。
积雨云的上下层空气产生频繁的对流运动,部分云团继续发展壮大变为积雨云,其上下层之间由于巨大的摩擦力作用,上部云层带正电荷,下部云层带负电荷,当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后,会穿透中间的空气相接触,出现放电现象,释放大量的能量,放电时产生的火光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放电时释放的能量推动空气在一瞬间发生剧烈膨胀,发出爆破震动声音,也就是我们听到的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