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河南,说的就是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册。河南还是出了大批量的历史名将的,可以说很多市都出了太多名人了,郑州作为省会,是在解放后才设立的,提到河南,相信一百个人当中,会有一百种印象,今天我们重点说几位河南信阳市的开国将军。
1、河南地区历史上诞生过多少国家?你怎么看?
在古代,河南省域内建都的国家政权有夏朝(二里头、开封、商丘)、商朝(郑州、商丘、安阳)、西周(洛阳)、东周(洛阳)、春秋杞(开封)、春秋宋(商丘)、战国魏(开封、安阳)、西汉(洛阳,几个月)、玄汉(洛阳)、东汉(洛阳)、曹魏(洛阳)、西晋(洛阳)、后赵(安阳)、冉魏(安阳)、前燕(安阳)、北魏(洛阳)、东魏(安阳)、北齐(安阳)、隋朝(洛阳)、唐朝(洛阳)、武周(洛阳)、后梁(洛阳)、后唐(洛阳)、后晋(洛阳)、后汉(开封)、后周(开封)、北宋(开封)、南宋(商丘)、金朝(开封)等。
2、解放后河南为什么要换省会?
看到这个问题后,不请自来,因为河南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提到河南,相信一百个人当中,会有一百种印象,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河南的一种,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南,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是国内目前人口最多省份之一,是中国的产粮大省,用1.7%的土地,养活了全中国10%的人。厚重河南,说的就是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册,
言归正传,河南目前的省会位于郑州,郑州古称商都,位居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南部与许昌接壤,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作为省会,是在解放后才设立的,清末至民国,以及到解放前,河南的省会基本都在开封,在解放初期很多老河南人以及部分官员眼里,郑州是一座铁路带来的城市,缺乏底蕴,没有统摄全局的威信。
这话不能说完全错,但失之于简单,开封曾经是河南的省会,也是六朝古都,但随着时代发展以及黄河淤沙等多重问题,开封已经不适合现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开封的古文物遗址,综合起其根本原因,就是开封的地理环境不适应再做省会,从当时成立的河南省委在公函中可以了解到详细的情况,部分函文摘录如下“鉴于河南省省会在开封市,地理位置偏于全省的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的交通枢纽,全省的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另外在黄河的折腾下,郑州的崛起几乎是大势所趋,即使当时政治地位得不到确认,后期也会迟早成为集中河南整体资源的大城市,反观开封,在这样一座交通不畅、物产紧张的城市,作为省中心也显得困难。而京广(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点以原郑县县城为基础新设立的郑州市,是当时河南省重点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彻底敲响了开封作为省城历史的丧钟。加上新中国的建立,和指导思想上向工业化的倾斜,情况进一步发生了变化,郑州更靠近豫西和豫北的山区矿产,更适于发展工业,也有更好的工业基础。开封终于丧失了最后的反抗机会,随着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一纸复文,郑州接过了省城的接力棒,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终于得以匹配。
开封似有一种坊间传闻,说京广铁路过郑,是因为当时的河南官员不愿意让铁路通进汴城,他们担心铁路便于调兵遣将,兵荒马乱之中能很快攻下省会。届时自己人头不保,得不偿失,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郑开关系的转换就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值得感慨了: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当下的经验和得失做出决策,殊不知这些决策长远看来会成为无可挽回的桎梏。
3、为什么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看山西,三千年历史看河南”?
山西的地上文物最多;能占到全国的70%,能充分体现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记载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司马迁(著,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分别为山西河津,夏县人。全国庙宇、庙会最多的‘’老爷庙‘’,武圣‘’关公‘’,为山西蒲州人,李渊,太原起手,建立了盛唐,华夏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为山西文水人,罗贯中,写了华夏第一名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