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主要问题就是人口太少了,如果没有“三分巢湖”划来含山县以及和县,人口会更少,这是它的一大弱势,马鞍山的GDP也从前几年的第三,滑到了2020年的第六名,为2186.9,可能和人口不足有很大原因,因此思思认为马鞍山暂时不具备成为安徽第三大城市的潜力。
1、马鞍山的人口有多少?
数据显示,2019年末马鞍山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同比增长1.03%,比2010年马鞍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考虑区划调整因素)增加15.8万人年均增加1.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7%。城镇人口占比近七成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1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88%。
同2018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上升0.87个百分点,分县区来看,和县常住人口最多,为48.8万人,其后是当涂县48万人、花山区45.8万人、含山县39.9万人、雨山区34.3万人,博望区常住人口最少,为19.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81%;女性11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19%,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3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77%;15—64岁人口16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99%;65岁及以上人口4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4%,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2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人,表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
2、马鞍山,蚌埠和滁州,哪个是安徽第三大城市?
马鞍山、蚌埠、滁州,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安徽第三大城市,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目前安徽第一大城市是合肥和第二大城市是芜湖没有争议,而第三大城市,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说是马鞍山,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有人说是滁州,GDP第三城,靠近南京发展潜力十足;还有人说是蚌埠,综合实力较强,思思的看法是目前安徽第三城是蚌埠,未来根据发展来看很有可能滁州会成为安徽第三城。
首先说一说蚌埠,蚌埠是安徽最早设立的地级市,这里有很多美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代表有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标志之一的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公园以及因“大禹治水”而闻名天下的涂山风景区等等,不过蚌埠就旅游方面来说,与滁州、马鞍山相比半斤八两,没有明显的优势,都处于安徽中下游的排名位置。蚌埠主要的优势在于建成区、医疗、高校、交通等等,
蚌埠是交通要道,是安徽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京沪铁路的中间站,早在1911年就有了火车站。滁州最早的火车站滁州北站始建于1909年,不过交通位置不及蚌埠,马鞍山最早的马鞍山站始建于1936年,蚌埠的医疗实力在省内领先,在省内除了合肥只有芜湖能与之不分上下,同时建成区也领先于滁州和马鞍山。
在高校方面,滁州高校最少,质量最差,马鞍山相对来说多点,但还是不如蚌埠,虽说蚌埠各方面都有做安徽第三城的实力,不过近些年发展潜力缓慢,在皖北来看,大有被阜阳取代的可能,同时2020年蚌埠GDP以初核2090.5排名省内第七,后起之秀宿州大有在未来几年内超过之势。其次是马鞍山,它是一个小巧精致之城,这里留下了很多古诗名篇,也是李白终老的地方,被称为“诗城”,
马鞍山是在这三个城市中,目前唯一一个有5A级旅游景区的城市,在去年采石风景区成功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马鞍山在安徽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的城市,可以说在安徽来看,是非常富裕的城市,马鞍山离南京很近,在建有到南京的轻轨,交通便利,不过马鞍山站很小,也不是什么交通枢纽,马鞍山的高校、医疗也都还不错,离南京也很近,不过不如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