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外省人,特别是北方人,我更能理解广东人的言行。因为在大多数广东人眼中,广东以外的地方,其实都叫北方,人们泛指的乌盟人,实际上不包括武川四子王这些生活富裕地区的人,而且只要呼市以西地区的人谈论起人品时,讲到“乌盟人”三个字,那是绝对的贬义。
1、内蒙古包头人怎么样?
包头人总体很不错,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尤其几个区的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一、东河区,大多数东河区的人勤劳善良。但也有一少部分东河区的男人外表光鲜,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当地人称之“二娃”。这部分男人在本地区比较“横”,极少数东河区的女人很在乎穿衣打扮,不太喜欢干活,追求“小资”情调。二、青山区,青山区的人口比较复杂,很多人都是外地迁居过来的。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个区的大部分人特别勤劳,尤其从山西、乌兰察布盟、内蒙东部区来的人很多都是迫于生计来包头的,经过多年的拼搏,大部分人都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而土生土长的一部分老厂区的工人总体还不错,但是积极性提高一些就更好了,三、昆区。昆区的人口中,东北人比较多一些,好爽好客,但是也不乏存在极少数人,在言谈举止,流露出看不起其他几个区的现象,四、土右旗,
2、如何评价内蒙古人?
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因为地域关系差别很大,基本上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中部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兰察布市为主体,中部区的内蒙古人还是比较好客的,这和后期移民有关系,这点呼和浩特感觉比较明显,之前的呼和浩特受某个盟市(不点名了,是内蒙人应该都知道)影响大,城市居民待人是比较小气的,后来大批的巴彦淖尔人和鄂尔多斯人涌入首府,对呼和浩特改变很大,而且中部的生活习惯、人情世故越来越像内蒙古西部区人,
内蒙古西部主要是指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这四个盟市地方方言接近,生活习惯大致相同,最主要是人比较实诚,是内蒙古最好客的地方,来过的朋友都知道,不把你喝的趴下说明没把你招呼好。内蒙古东部区包括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东部区怎么说呢,生活习惯和性格和内蒙古西部和中部有很大的区别,和东北人比较接近,比较会说,待人不是那么实诚,
3、内蒙古人到底能喝多少酒?
内蒙古人的酒不能用量来形容,更多的我觉得应该是用酒胆来形容。当然酒胆得在酒量的基础上才行!一般男性的酒量高度白酒应该在8两以上(指不耽误回家),放开喝估计很大一部分人应该在一斤半左右,但内蒙人一旦热情奔放了就有可能加倍了!最难的其实不是一顿喝多少,而是能持续多久,太变态的就不介绍了,毕竟只是少数,就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最长的持续时间是这样的,每天三顿酒,不喝48度以下的白酒(有时也会白、啤、红、洋混合)每顿平均1斤2两,持续了37天!这37天基本就是睡醒了就在酒桌上,饭店、宾馆、朋友家...基本喝遍了。
还有一次27天的,一次25天的,其余就不一一赘述了!可以分享两个比较牛的大神,一个是个蒙古族小伙子,从16岁开始,至今43岁,每天保持1斤装3瓶高度白酒,风雨无阻全天候喝着!还有个下边旗县的部门领导,一次招待酒,眼见着3两的高脚杯连干17个,后来他的朋友统计,当天他喝了大概29杯!也就是接近9斤52度白酒(亲眼目睹,而且席间多次验证绝对是白酒)!当然这两位都是大神!自愧不如!但我个人不影响语言、行动的话,
4、现代的广东人是如何看广西人的?真的是“两广一家亲”吗?
本人广西的,曾在江西读书,同学中也有广东人。我觉得没有像很多人说的“一家亲”的感觉,但是我和广东人呆在一起,总是特别能够容易地接受对方,相对于外省人,特别是北方人,我更能理解广东人的言行,大概是由于都属于岭南文化的原因吧!在江西读书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南的同学。有一次在中山路步行街购物,当时我正在和导购讨价还价,一个操着生硬普通话口音的靓仔,上来就拉着我的手问:“同学,你是哪里人?”“广西的!”我看着他惊奇的表情,回答到!“我海南的!我们是老乡呀!”他显得非常激动!后来,我们到八一广场旁边的沃尔玛超市,买了一只9.8元的烤鸡还有两瓶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