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多层可做到12m×12m。
6、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7、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得有妨碍登高的高大乔木。
8、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m。
6. 公园景观设计元素
我国评定公园城市有五方面的标准:
1.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山川与湖泊都以快成为抽象的代言词,如何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在城市建设中显露出来,引导人们体验自然。 公园的规划应该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需求,尊重自然、表现自然,景观设计要注重意境的创造,以自然美为主,辅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水、植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观,把生态价值最大化。
2.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设计本身应该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外部和内部都存在着相互的关系,我国古人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创造了风水相关的思想,这都是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文化的高度总结运用。
城市外部的自然山脉、河流湖泊、森林湿地都是城市建设的背景与舞台,城市内部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围合空间,在城市公园生态规划建设时,抓住大环境景观特色,借鉴并融合到院内景观之中,做好相关的生态联系。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环境关联,重要的是找出公园的主导因素和城市大环境的环境特征,并进行融合。
3.因地制宜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地貌优势,结合自然,塑造自然,这是十分关键的手法。
它要体现在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景点营造等不同环节。因地制宜在公园功能和造景上,要遵循造景以自然美的特点,功能以平衡城市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宗旨。
4.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特性
公园中的植物,具有自然生长的姿、形、色、味,不仅在一日之内有这不同的明暗光影变化,更有四季更迭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使人们最直接的感触到自然的气息。
因此,同时有些植物被我国古人赋以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使其更富有文化气息和内涵美丽,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玉兰、牡丹、海棠、桂花,玉堂富贵”等等,提高了植物组景的文化内涵同时,给人以美好的寓意。
植物造景尤其是人工植物群落的营造,无论从生态角度、经济角度、艺术效果、文化含义和功能组织等方面,都应该列入构景的首选行列,成为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核心。
5.处理好文态和生态的关系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系统的载体,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生态景观是文态和生态有效结合的过程,文态建设和生态建设始终贯穿于景区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廊道、节点、斑块的镶嵌都不可忽视或偏重于哪一个方面。
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建设好生态公园需要我们巧妙的运用自然和改善自然,深刻挖掘文化和借用文化,将千古流传的文化古迹、文化民俗在自然中演绎,在活动中发扬。
7. 公园景观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公园设计是被称为“景观建筑设计”的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
城市公园设计,是设计将自然融入城市的核心要素。
(一)城市公园设计景观异质性:城市公园设计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
(二)城市公园设计生物多样性:城市生物多样性即景观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三)城市公园设计公众感知与认同:城市公园设计必须具备感知多样性、感官体验的复杂性以及对市民需求的适应性,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并赋予公园有益的重要体验。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而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且是供人长期使用的。所以,设计者就应围绕这个基本需要进行设计,同时这也更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才会起到良好效果。
城市公园设计部门可采用合理的建议对方案进行调整。也可以让公众选出来的代表直接参与到城市公园设计中来,把自己喜爱的城市公园设计作品资料提供给设计者,通过相互交流,使城市公园设计者真正了解公众所需。
8. 公园景观设计要素包括
公园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四点:
1、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客源市场状况和竞争市场状况两个方面。
2、投资环境:主要是对投资依托地的软硬件及其投资成本进行分析,考察是否适宜投资。
3、自然因素:这里主要是指气候状况和地理特征等。
4、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既有的区域形象、社区居民的文化观念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