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省会会成为全国第几大城市。年代初从全国各地抽调的10多万产业工人齐聚洛阳,在一片荒野之地上建成了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洛阳柴油机厂、洛阳铜加工厂等洛阳赫赫有名的十大厂矿,从这一点来看,洛阳是没有优势的,洛阳取代郑州成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1、如果洛阳是河南省会,洛阳会成为全国第几大城市?
洛阳可是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洛阳是十八朝代古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朝代古都首选,如果洛阳是河南省会,那意义就不一样啦,就如陕西西安一样会成为知名旅游城市,同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可以带动旅游、商业等经济的发展。但为什么没有选择洛阳为省会,而选择了郑州呢?应该是因为交通规划的原因,保护历史文化的完整做出的决定,毕竟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影响了几代人的开拓革命,
洛阳是省会会成为全国第几大城市!这个问题很难说,得看从方面来看。如果单从历史文化来讲,肯定在全国第一,如果工业发展来讲,真的还达不到一线城市的标准,没有核心竞争的本土实体业,很难和北上广深比肩。如果商业来说,相对和沿海地区城市有些差距,是不是省会根本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洛阳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其实主要的还是政策导向,决定着洛阳的发展。
2、洛阳为什么没能成为河南的省会?
当然,从名气上看,洛阳、开封作为古都,享誉中外,这点一开始郑州比不了,然而,我们国家设立省会的标准并非由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来决定的,还会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交通、经济、地理等因素。郑州能成为省会,只能说是历史的选择,1952年9月19日,一份“同意河南省省会迁址”的复函,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达河南省所属的中南军政委员会。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解放前夕的郑州,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人口17.8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当时开封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都大于郑州,那为何选择迁都郑州?189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份奏折,“上谕赞许修筑卢汉铁路计划”成为郑州崛起的一个支点。
1908年,卢汉、汴洛两大铁路完工并交会于郑,郑州始为中国铁路之“心脏”,由此勃兴,选择迁都郑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郑州的地理位置,去哪儿都方便得很。一是郑州位于河南中部,正好处于豫北、豫南、豫东、豫西四大板块的中心,二是郑州交通便利,位于京汉、陇海铁路的交会处,对外沟通便捷,对内郑州通往豫北、豫南、豫东、豫西的交通也非常便利。
3、洛阳曾经是13朝古都,为什么现在沦落成为一个地级市?
所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做为世界四大古都之首、中国十大古都之首的西安不也“不当大哥很多年了?”现在除了北京哪个地方还敢称为“帝都”呢?其实自从宋代开始,洛阳就已经寂寞了,那个时候红火的是古都“开封”,一直到建国以前,开封都是河南省的老大,直到50年代初才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郑县”。人不能永远活在1000年前,一定要认清楚现实,
这一点开封人表现点就非常好,虽然省会的位置让给了郑州,但是人家开封无怨无悔,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一心打造河南省的“旅游城市”和“美食之都”,开封人务实的态度,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为洛阳地处豫西,当年心里很清楚各方面都不如郑州。值得一提的是:洛阳曾经的GDP占了河南省的高达60%,洛阳一直想摆脱重工业的影子,发展轻工业。
4、作为河南的第二大城市,洛阳为何始终没机会成为省会?
作不作为省会其实并不重要,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省会的选择是有很多因素所决定的,重要的是洛阳要搞好自身的发展。洛阳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曾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灿烂,但在近当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洛阳的地位不再像古代那么重要,这是历史的选择,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洛阳人根本不必为此怨天忧人,而是要顺其自然,重新定位,立足优势,扬长避短,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干实事,努力创造洛阳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