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钓浮的话,就用长子线,本来就是抓水层的鱼,长子线饵料下降慢,更易让鱼发现,我在江里钓江鳊,子线长度是40以上,如果是钓鲢鳙的话,不但用长子线,还需两根子线长度相距较大。野钓调平水钓两目,双钩子线多长合适,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子线的长度问题。
1、野钓时,你的子线长度是多少?
谢谢邀请!野钓子线多长,这是新手们通常很纠结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台钓鱼线为什么要分主子?子线有哪些特点?一根通线不是很好吗?台钓鱼线分主子,无外乎几点,第一个子线相当主线强度柔软的特点,制作工艺上是对原丝进行氧化处理,这样,会方便鱼进食;第二个台钓鱼线较长,钓鱼切线又是避免不了的事,分主子线,子线比主线所能承受的拉力低一点,这样就算切线,也只切子线,较长的主线不受影响,否侧,一根通线,如果在浮漂的上方切掉,那损失就大了,
第三个子线使用两根,可以加大投饵量,增加诱鱼的能力。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子线的长度问题,为什么有的时候要长有的时候要短?长短子线各有什么利弊?长子线钩饵在入水后的下落姿态是铅坠在下先行,钩饵在后,铅坠到位后,再是钩饵呈摆动式下落,所以,长子线最大的优势就是饵料下落的摆幅较大,让鱼发现的机率大,诱鱼作用就大。
但是子线柔软,如果不崩紧,传递信号方面要差,所以,长子线会有一定的信号损失,钓浮的时候,两根子线钩距拉大,可以照顾更大的水层范围。子线长铅坠等配件离钩远,可以降低鱼的警惕,有人提出基于鱼线延展性,长子线不易切线,这一点我倒是觉得没有太大意义。短子线与长子线相反,钩饵下落摆动幅度小,很快到底,这个特定场合也是优点,比如截食杂鱼较多的时候,饵料快速到位,避免让其抢食;短子线信号损失少,
铅坠离钩近,易被大鱼警觉。知道了长短子线各自的特点,那么在确定子线的长度上就不会太纠结了,如果是钓大鱼守底,那就用长子线,通常用25—35公分,因为这样饵的摆幅大,诱鱼效果好,铅坠位置较高,不易被大鱼发现。如果钓点鱼密度较低,也易用长子线,增加诱鱼性能,如果是钓浮的话,就用长子线,本来就是抓水层的鱼,长子线饵料下降慢,更易让鱼发现,我在江里钓江鳊,子线长度是40以上,如果是钓鲢鳙的话,不但用长子线,还需两根子线长度相距较大。
2、野钓调平水钓两目,双钩的子线多长合适?
野钓调平水钓两目,双钩子线多长合适?调平水钓两目,很多钓友错误的认为这样的调钓方式会很迟钝,包括当年的我也是一样,有的钓友说这样调钓铅坠触底、子线躺底非常迟钝,这绝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想的钓友压根就不清楚钩饵在水底的真实状态,只是在猜测。其实这样的调钓方法的灵敏度是可以调整的,最主要就是钩子的自重和饵料的比重大部分钓友的调漂方法,都是听一些比自己钓龄长的钓友传授的,或者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看视频文章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钓友选择拜师学艺,
调平水钓两目、调四钓二,这两种调钓方法广为流传,但为什么要这样调呢?这样调有什么好处呢?好多钓友也不回去想,也不会去研究,就只会照猫画虎,根本就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调平水钓两目,子线多长合适呢?钩子轻(小袖钩),就用短子线(不要超过15厘米)钩子重,可以用长子线鱼口快,短子线鱼口慢,长子线小鱼,短子线大鱼,长子线水温低,短子线水温高,长子线为什么要这样呢?浮漂调平水后,剩余浮力基本为零了,此时浮漂的上牵力很轻微,
当钓到两目的时候,下钩100%躺底,如果上钩的饵料的比重大于鱼钩的自重,那上钩会是触底状态。如果饵料的比重小于鱼钩的重量,双钩的钩距小的时候上钩是轻触底状态,双钩的钩距大于两目,就会是上钩悬浮状态,因为下钩的重量被水底承担了,浮漂的剩余浮力变大,假如,浮漂的吃铅量大、鱼钩自重轻,那么钓两目的时候,是八字环触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