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四川话不仅仅是云南贵州和重庆人湖北武汉人也说。或者能够说一口标准纯正的武汉话,也可以证明是武汉,武汉话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语,其他评论里说武汉人日常用语不文明,这个事实更多存在于上一辈武汉人,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
1、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
2、为什么有人说四川话和武汉话很像?
我是四川人,第一次坐火车去上海,我在武汉转车,在候车室里,以及上车后的车厢里,我就像见到了家乡人一样的感觉,因为说着差不多的话,只是音调方面有些不一样而已,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四川话不仅仅是云南贵州和重庆人说,湖北武汉人也说。【01】湖广填四川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后与清朝抗衡,张献忠在四川成都杀了些人,清军入川时又杀了不少蜀地本地人,其原因大概是宁肯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人吧,以为所有蜀人都是张献忠的党羽,
张献忠死了后,四川基本上是没人了,清朝为了把这个空填上,便从湖南、湖北这边移人过来,这就是有名的历史上的事实——湖广填四川。但是湖北过来的最多,我家祖上就是从湖北孝感麻城那边过来的,族谱里都有记载,我祖父年轻时,那边的人还送过族谱过来,并传来了字派,所以把家乡话带过来,也是一个原因,只是在演变的过程中,好多话融入了本地的一些方言,然后便有了一些不一样。
【02】西南官方话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湖广填四川,不过是老四川,就是包括重庆在内的,但是贵州和云南,以及西藏接近四川的地方,都会这种话,那就不是湖广填四川这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按照区划,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都属于西南方向,这一带的人大多说话都向一个方向去,形成了通用的语言。但又各自拥有自己的方言,
3、如何证明自己是个武汉人?
感谢邀请!证明自己是个武汉人,有两种含义,一个证明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二方面证明自己是在武汉生活的新武汉人。第一,证明自己是原生土著很简单,掏出自己的身份证,4201开头的都是武汉人,身份证的数字是跟你出生时所在的户籍地来证明的。这个是改变不了的,或者能够说一口标准纯正的武汉话,也可以证明是武汉。
武汉话纯正浑厚,透露了浓浓的武汉地域特色,搞莫斯,信了你的邪,闹眼子,作为一个纯正的武汉人,讲一口标准武汉话就是标配,而外地人就算能学也只能学成弯管子武汉话。第2,想证明自己是在武汉生活的新生代武汉人也很简单,从吃喝玩乐很多方面可以来证明。首先说吃,每天早上,热干面,油条,豆浆,面窝,烧卖,汤包,欢喜坨,糯米鸡,酥饺,这些东西吃的倍儿亲,一点不带呼含糊的,那肯定是武汉人没错了。
再说喝,武汉喝的东西很多,但是武汉本土的饮料也就那么几个,二厂汽水,武钢咸伙计。不在武汉呆一定时间,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武汉本土饮料,玩的方面,武汉玩的多了去了,最日常的也最容易学会的就是武汉麻将,红中发财赖子杠,海底捞月真是爽,不能开口不能胡,杠上开花顶翻天。武汉麻将玩法多,相比河南麻将,四川麻将,广州麻将等平湖麻将,武汉麻将必须有258一对做将,同时必须要开口才能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