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河南人民从古至今有着勤勉奋斗的好传统,河南人民对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近十几年的发展动力强劲,郑州也有幸挤入一线城市。这十六所城市在当时都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重庆,而郑州的城市发展在当时肯定是和这十六所城市比不了的,毕竟九十年代的河南深处中原,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在当时评不上副省级城市也是理所当然。
1、郑州属于几线城市?发展前景怎么样?
身为河南人,我发表下个人观点,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人口大省的同时,也是农业大省。属中原之中,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在郑州交汇,地理位置优越,黄河文化厚重,是一不沿海,二居内陆的内陆城市,也可以说是新兴城市,有优势而不被优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又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的城市,河南省举足轻重,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举足轻重,竞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大学,河南省的优质人材多,却因地域原因被排济在重点大学之外,这是河南人民乃至广大学子心中不散的阵痛,
但河南人民从古至今有着勤勉奋斗的好传统,河南人民对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近十几年的发展动力强劲,郑州也有幸挤入一线城市。但较之沿海城市和武汉、杭州,深圳、苏州等大城市,郑州市人才的短缺以及高新科技产能稍显不足,好在国家也出台了振兴中原经济、及黄河流域生态建设规划和政策,相信不远的将来,郑州市一定能赶超其他一线城市,使中原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显现,
2、放弃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郑州发展的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同时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作为河南农村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有一股韧性和吃苦精神;比如朱婷,我大学是在洛阳的一所外语学院上的,毕业后由于学校与社会有点脱节,就考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一方面是继续学习,提高自己;一方面是到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学做生意,浙大毕业后,在宁波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几年,后来回到郑州。
因为以前在外地,每次回家,当飞机即将着陆的时候,我透过舷窗看见这片土地,心里就莫名的激动;我觉得这才是我该为之奋斗的土地,后来我辞职回到了郑州,开了自己的公司。现在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为河南的就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对此我感动非常满足,这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向河南的转移和倾斜,加上9000多万聪明善良,吃苦耐劳的河南人的努力,我觉得河南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3、河南的省会郑州,发展非常快,为何没有升为副省级城市?
要问郑州为什么没有升级成副省级城市,那么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市国家在1994年正式评定的16座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城市,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为副省级副职,这十六所城市在当时都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重庆,而郑州的城市发展在当时肯定是和这十六所城市比不了的,毕竟九十年代的河南深处中原,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在当时评不上副省级城市也是理所当然。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其副省级城市的地位就自动取消了,也就是从1997年至今,副省级城市只有这十五个,没有其他城市被增选为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自从被评定以来,只有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后被取消了副省级城市地位,就一直没有增选过,郑州即使近年来飞速发展,它也不再可能被评为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历史产物,它代表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城市的政治地位,这一套概念现在已经被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所取代了,就像高等教育上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一样,现在这两个概念已经完全被“双一流”大学的概念取代了,询问郑州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副省级城市”,就好像询问郑州大学为什么没有被评为“985工程”一样,实际上郑州大学被评为了“双一流建设大学”,地位已经和当年的“985工程”地位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