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模式首先创立于郑州,并且适用于当时村经济落后,政府也不富裕的郑州实际,因此最为接地气。很快这种模式,在郑州迅速发展起来,遍地开花,成效也最大,因此这种模式被称为郑州模式,郑州模式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政府不用花一分钱,村集体不用花一分钱,就有开发商主动找上门来,为你垫资,做方案,完成拆迁,从而完成整个过程。
1、郑州目前还有哪些城中村?
一个说了30多年要拆的城中村“马砦”还依然存在为什说它拆了30多年,是因为马砦村所处的位子特殊。它紧邻郑州火车站西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就开始禁止增盖房屋,以便政府今后开发利用。结果是一直到2007年前后才开始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第一期拆迁,在这近30年间,同是城中村的七里闫村、耿河村等都发展到每户都是五、六层,七、八层的高楼。
2、郑州主城区三个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你怎么看?
在中国将近15年到20年的城中村改造历史中,诞生了几种不同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政府主导型模式,2.村集体主导型模式。3.开发商主导型模式,第三种模式首先创立于郑州,并且适用于当时村经济落后,政府也不富裕的郑州实际,因此最为接地气。很快这种模式,在郑州迅速发展起来,遍地开花,成效也最大,因此这种模式被称为郑州模式,
郑州模式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政府不用花一分钱,村集体不用花一分钱,就有开发商主动找上门来,为你垫资,做方案,完成拆迁,从而完成整个过程。但是在和村集体谈判过程中,为了尽快拿地,避免被其他开发商“截胡”,就会报出很高的拆迁价格,然而,开发商不是活雷锋,一切一切的成本和赔偿都会转到真正的商品房开发上。并且在安置房设计上,在满足赔偿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配,
羊毛出在羊身上。2018年3月21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郑政〔2018〕17号文件《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大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郑州模式的一种反思,但是,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不加快速度改造,就会永远错失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不忍痛发展,会永远被其他城市踩在脚下,未来郑州一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