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直辖,表面上看江苏似乎元气大伤,但实际上,上海脱离江苏发展的更好,而江苏也因为上海直辖,可以轻装上阵发展经济,且上海能为江苏顶住外部的风险和压力,江苏反而稳定。河南人口比江苏高出1500多万,那么未来它的GDP会超过江苏,“稳”正是江苏经济的基石,江苏几千年来,面对的对手无数,但最终能在长跑中赢下江苏的省份还没有出现,相信江苏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未来的第一早晚回归这里。
1、北洋军在鼎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北洋军的组建要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说起,1895年,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强军再次被提上了议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了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直接接手了武定军,武定军士兵素质参差不齐,袁世凯对武定军全面整编,将老弱病残淘汰了,又从社会上招募了不少年轻力壮的青年,最后组建成了一支人数在四千人的北洋新军,完全是按日,德的军队的要求来进行训练,
这既是北洋军的早期雏形,同样也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起点。在袁世凯组建北洋新军后,北洋新军迅速进行了扩编,从最初的四千人,扩编到了北洋六镇七万多人,这也是为什么在辛亥革命开始后,革命党人要尽力拉拢袁世凯的原因,北洋新军组建后,对军队科目进行了详细划分,之后还组建了陆军学堂来培养军官,在辛亥革命前北洋新军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东三省。
袁世凯实际控制着北洋新军,在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北洋政府对北洋军进行改变,扩编北洋军扩军至12个师、16个混成旅,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国南方,西南各省,短短四年时间,袁世凯的北洋军,兵力已经达到了120万人,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兵力超过半数,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政府内部群龙无首,北洋军分裂为直系,奉系,皖系三大军阀势力,和众多的小派系。
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在袁世凯病逝后,掌控了中央政权,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兵力约20-30万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装备有大量的先进武器,有11个师、17个混成旅,直系军阀的首领是吴佩孚,曹锟,孙传芳等人,在1925年时,吴佩孚控制的直系军阀兵力约20万人,孙传芳控制的部队约20万人。奉系军阀的首领是张作霖,张作霖在1924年时,手下直接控制的军队约25万人左右,另外一位奉系军阀首领张宗昌,他在1925年时手下的军队约20余万人,
在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三大派系和地方的军阀,几乎都是从北洋军中分裂出来的,要说北洋军最鼎盛的时期,还是在袁世凯统治时期,这时的北洋军还未产生分裂,兵力约120万人。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古代军队出征,20万大军,步兵、辎重兵等各军种数量一般是多少,有战斗力的有多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不用说古代,看看现代的淮海战役,解放军认为淮海战役参加战争的部队是60万,而负责支援的民工为543万。资料这么写: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原局、华东局、华北局除原有军队系统后勤外,先后成立了中原运输司令部、豫皖苏后勤司令部、豫西军区支前司令部、华东支前委员会、华中支前司令部及冀鲁豫战勤总指挥部,组织动员了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河北5省的人力、物力给予全力支援,
据不完全统计,各解放区共出动了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0万人)、为最初参战部队的9倍。动用担架20.6万副,大小车88万余辆,船只8500余艘,汽车257辆,向前线共运送了1460多万斤弹药和9.6亿斤粮食及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向后方转送了11万名伤病员,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那么,也就是1个士兵作战,需要9个民工负责提供后勤。自然,相对的后勤供应相对复杂,还有诸如各种弹药、医疗用品等物品,但现代的交通情况也比较好,公路、水运甚至铁路都比较发达,古代如何呢?也是一样,汉代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兵力基本都是5到8万。然而,为了维持这5到8万军队的后勤供应,使用的后勤运输部队就超过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