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这样,我遇到的山东人都超级能喝。我朋友大鹏,北方人,本身就是挺能喝酒,从不服人,一直都是公司年会的喝酒主力,问题是,山东喝酒的讲究也很多,感觉是把客人灌倒为最终目的,传统印象中山东人是十分能喝的,你若随意问个酒桌上的山东人酒量是几杯,他会跟你竖起一根手指。
1、山东人为什么能喝酒,好喝酒?
广告语是这么打的呀!我记得好多年前电视上经常有一个广告语叫做好客山东欢迎你!这就说的很清楚嘛,好客,因为好客,我们中国人,客人来了好酒好肉招待,那么客人喝酒,主家不得作陪嘛。好客的山东人一定要把客人陪好,所以酒量就越喝越好,再加上北方人俗有大汉的称谓,身体强壮,还有北方干燥寒冷,这些条件铸就了山东人好喝酒能喝酒的特性!我在青岛待过2年多,部队在那边,那时不能喝酒,但是休假外出的时候也耳濡目然了山东人在酒桌上的豪气!喜欢喝酒的朋友,我们多多交流。
2、山东人很能喝酒吗?
作为一个堂堂的山东老爷们,无论是在异地求学期间还是外地公干时,基本上都会被问到:山东人是不是特能喝酒?山东人一斤半白酒应该一点问题也没有吧?山东人到底能不能喝?山东人能喝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孔老夫子曾曰过:“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可不限量,但是不要让自己喝醉了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事情,据说,孔夫子也是很能喝的,《孔丛子·儒服》曾记载:赵平原君在劝酒时引用一个谚语说,古代圣贤均能饮,尧舜酒量有千钟,孔子酒量则有百觚,子路酒量也有十榼。
钟、觚、榼都是古代的酒器,“孔子百觚”极言孔子酒量之大。其实,《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情节,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山东人能喝”的印象,武松、鲁智深、李逵,喝起酒来哪一个也不是孬种。“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闷”,豪爽的山东人能喝,其实醉人的不是酒,是酒文化,山东人喝酒很讲究,酒席如何坐?如何敬酒?山东各地有各地独有的规矩,例如济南、德州等地的规矩一般是主陪带三口,副陪带三口,莱芜的则流行主陪带四个酒,也就是喝四次,副主陪带三个酒,凑成七,意为七上八下,又谓之七成八不成。
3、山东人是不是大多很喜欢喝酒?而且很多酒量还特别大?
真的是这样,我遇到的山东人都超级能喝,问题是,山东喝酒的讲究也很多,感觉是把客人灌倒为最终目的。我朋友大鹏,北方人,本身就是挺能喝酒,从不服人,一直都是公司年会的喝酒主力,有次和另外两个同事去山东的一个城镇出差,到了午餐时间,厂家安排了六个人陪同。进了餐厅,大鹏想找个座位直接坐下,被厂家的人拦下了,说这座位很有讲究:主客两旁各做两个主陪和两个次陪,次客两旁也是同理,
据说山东不同城市喝酒座位安排都不同。讲了半天,大鹏自己直蒙圈,反正厂家说怎么座,他们就怎么座吧,喝酒时,不是喝一杯歇会再喝一杯,这主陪次陪轮班敬酒,基本没机会吃饭,心里直喊:扛不住啊!看向同事希望能得到支援,结果他们还不如大鹏呢。好在大鹏要赶下午五点的动车回去,这饭局在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把酒言欢中结束了,
4、山东人喝酒厉害还是江苏人喝酒厉害?
江苏、山東人谁喝酒厉害?整体上讲山东人厉害!但江苏有些地方的人比山东人更厉害。举一个例子;87年7月份,江苏徐州朋友邀请我去他家小聚,说他山东来了一位朋友,(我是南通人在徐州工作)去了之后酒宴中发现这位山东济宁的朋友特别能喝,六钱小酒杯来回互敬。什么一心一意,好事成双,四四如意,六六大顺,八仙过海,说实话我当时也年青,酒量也就在(白酒)一斤半左右。
一轮共21杯下来,一斤多庐州老窑酒下肚了,当时四个人共餐的,还有一位徐州当地人,他说身体不好,滴酒未沾,三人四瓶酒基本见底了。我说酒差不多了,可我徐州的朋友不同意,他说;你们今天是来我家的,得听我的,不醉不归,再来两轮,我心想再来一轮我可能就醉了,何谈两轮,可山东济宁朋友说:两轮就两轮。我此时双手抱拳向他们招呼;我醉了,(装出醉样)不能再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