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安阳不大,但从西向东有三种方言,西部山区说林州话,安阳市区说安阳话,东边内黄滑县地区说中原官话,也就是你说的河南话,安阳人说晋语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阳人都是从山西移民到河南的,从明朝到民国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迁徙传统。
1、河南滑县在哪?
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归属安阳市管辖,是河南省直管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与濮阳、安阳、鹤壁、新乡接壤。南距郑州市130公里,北距安阳市70公里,东北距濮阳53公里,西南距新乡70公里,西北距鹤壁新市区25公里,全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21万亩。滑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滑县县辖12镇(道口镇、城关镇、白道口镇、留固镇、万古镇、高平镇、上官镇、牛屯镇、王庄镇老店镇、焦虎镇、慈周寨镇)10乡(枣村乡、四间房乡、八里营乡、赵营乡、大寨乡、老庙乡、桑村乡、瓦岗寨乡、半坡店乡、小铺乡)和新区管委会,总人口134.5万人,常住人口114.1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22.02%。滑县地方特产闻名遐迩,始创于清朝顺治年间的道口烧鸡,曾被列为宫廷御用品,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称绝四方,数百年来享誉国内外,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滑县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伯本姬姓,后裔改为滑氏。
《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经注》曰:“旧说,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秦汉之时,滑境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明至初,滑县称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降滑州为滑县。清雍正三年,滑县改属河南卫辉府,中华民国3年(1914年),裁并府、州,滑县隶属豫北道。
2、为什么河南安阳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
为什么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河南,但方言却不是河南话?这两种方言我都会说,应该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小的时候也很困惑,为什么我生活的地方每变一次,周围的人说话都不一样呢?要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来确认一下你所说的安阳话的使用范围。安阳不大,但从西向东有三种方言,西部山区说林州话,安阳市区说安阳话,东边内黄滑县地区说中原官话,也就是你说的河南话,
这三种方言中,大家都能听懂的是内黄和滑县人说河南官话,然后听着有点费劲的是老城区说安阳话,最难听懂的是西部山区说的林州话,如果没有一点基础,那简直就是听天书。安阳话和林州话不属于河南官话,是晋语的一种,属于晋语系-邯新片,他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
晋语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掉,说晋语的地区虽然口音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互相能听懂,而且发音相似,安阳话属于晋语,这个在我第一次去大同的时候深有感触,大同人说话我就觉得特别亲切,说不上来为什么,但是就是有种见老乡的感觉,应该是我们的语言发音相似、俚语相同的原因。安阳人说晋语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大部分安阳人都是从山西移民到河南的,从明朝到民国一直有山西人往河南迁徙传统,
大家都熟悉的明朝初期山西洪桐大槐树移民,就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好多安阳人都认洪桐大槐树是自己的老家。我们家也是从山西搬到来的,我父亲亲口告诉我,他爷爷那辈山西灾荒,全家从山西平顺县迁到安阳县,我自小说的就是地道晋语,安阳市区由于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是豫北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多,安阳话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也融入了一些河南话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文化,而西部山区的林州话,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环境封闭,语言上更加保留晋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