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很多家族在修完家谱之后,族人是可以购买的,不同家谱价格也有不同,有的家族将家谱定价,每本固定多少钱,而有的采取浮动价格,定个底价,没有上限,出多少看个人心意。国内最著名的家谱收藏家是浙江的励双杰老师,他有《中国家谱藏谈》等著作,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古代,家谱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的,家谱印刷固定的数量,按照支系或者村庄数量分配,所以可能一个村庄甚至一个支系只有一本家谱。
1、哪里可以买到家谱?
统一回复下,是我表达意思不明确,但家谱确定是可以买的,不过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一般是新修谱,至少是新世纪新修谱,才多广泛采取这种方式;其次,可能是在特定地区会有,至少在调研的湖北一些地区存在过,在调研过程中,有多个家族修谱人表示,售谱是其资金来源的重要一部分,一些大家族可能会出版族谱上千册。如调研的一个家族,初步确定每本族谱80元,而预计售谱收入在七万到八万之间,也即至少会卖八百多到一千套,这个数量已经很高了,
再次,也是我没有提及的,这种售谱当然也并不是无限制的,不可能会保证族人人手一本,但具体数量,不同的宗族有不同的要求。最后,说买自家家谱确实太功利了,也太直白了,我们可以换个说法,赞助修谱,这样就更能接受,乍一看,这个问题有点迷糊,题主没有明确说为什么要买家谱,但个人觉得可能有两层意思:其一,想买自己家的家谱。
修家谱需要花不少钱,而现在又不像明清时期宗族,有族产等支撑,所以现在修家谱的主要资金来源有族人捐献、按户缴纳等,另外就是族人购买家谱所得收入,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古代,家谱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的,家谱印刷固定的数量,按照支系或者村庄数量分配,所以可能一个村庄甚至一个支系只有一本家谱。不过在现代,很多家族在修完家谱之后,族人是可以购买的,不同家谱价格也有不同,有的家族将家谱定价,每本固定多少钱,而有的采取浮动价格,定个底价,没有上限,出多少看个人心意,
所以,题主所提及的买家谱可能是这个意思。如果是这样,那就要确定自己家族有修过家谱,然后联系相关的族人确定购买方式即可,当然,也有可能家族还采取明清时期的方式,并不是任何族人都可以购买。其二,就是纯粹的购买家谱,主要是其他家族的家谱,这也可以定义为收藏,国内最著名的家谱收藏家是浙江的励双杰老师,他有《中国家谱藏谈》等著作。
2、为什么有的家里有族谱,有的没有,你家有吗?
我家有,而且是一套,共18卷(本),红色釉纸作封面,常规白纸作内页,打印,线装,很喜庆,这是2010年最新重做的,整个族人都费了心出了力。在此之前的20年,即1990年也做过一次,那次采用的是活字印刷,也不错,一整套谱,又称为套谱。前4卷是综合内容,卷一,介绍本姓氏来历,祖宗是谁,籍贯哪里;卷二,介绍本族(即本姓氏分支之一)的祖宗是谁,因何原因从何地迁到了哪些地方,最后落脚哪里,以及后人发展,什么时候又迁出去了哪些地方。
这才是整套谱详细记录的开始;卷三,主要叙述本族历史上出现的名人详介;卷四,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家谱,至今一共做了多少次,以及历次的序言,从卷五开始,就是详细的本族人员记录情况,即始祖开始,始祖之下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再之下又是哪个儿子又生了几个儿子几个女儿。一次列五代,再往后转,值得说明的是,族谱刚开始处于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那时只详细记录了儿子的情况,女儿则只记录了嫁给姓什么的夫家,一笔带过。
现在则不同,1990年和2010年两次修谱把女儿和儿子平等对待,均予详细记录,应该说,这也反应出整个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我们家在卷之十八可以查到,也就是最后一卷,所以现在辈分在整个族中比较长。现在大部分家族都修了谱,所以大多数家庭都有谱,至于有的家庭没有谱,不外乎几下几个原因:1.本家主观上不想修谱;2.由于清朝后期一直战乱,很多家族流失,加之新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准修谱,有些家庭已找不到家族,而家族又联系不到他们,所以即便家族重修了谱,这些家庭的前人后面也只有一句话:不详;3.一些家族太小,撑不起修谱的费用;4.家族人员知识储备不够,没有人知道怎样修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