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 > 杭州市 > 示寂,佛教所称圆寂是指

示寂,佛教所称圆寂是指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8 20:39:23 编辑:杭州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佛教所称圆寂是指

佛门中人去世
【圆寂】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盘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盘,为圆寂。

佛教所称圆寂是指

2,示寂是什么意思啊

【 示寂 】 《 佛学大词典 》 为梵语nirva^n!a 之意译。即指涅盘。又作圆寂、归寂、入寂、寂灭、寂。示寂,一般用于佛、菩萨、高僧等之示现涅盘而言。(参阅涅盘4149)【 示寂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寂者圆寂,又寂灭也,是涅盘之译语。示寂者为示现涅盘之义,言佛菩萨及高德之死也。【 示寂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寂是圆寂,涅盘的意思,示寂就是示现涅盘。

示寂是什么意思啊

3,肉身菩萨圆寂一般都是打坐示寂的有一个叫海玉菩萨的 真的有126岁

得道的人是可以自愿随时舍寿的,在佛教典籍中记载很多.
对于得道高僧,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对于有一定修力的普通信众,也可以做到预知时至。普通凡夫就不好说了,基本是掉落生死轮回苦海,被业力牵着鼻子走
得道的人是可以自愿随时舍寿的,在佛教典籍中记载很多.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人要死了他自己是很清楚的,等你到了那时候也会知道自己快死了

肉身菩萨圆寂一般都是打坐示寂的有一个叫海玉菩萨的 真的有126岁

4,佛教的示寂和圆寂有什么区别

只有出家师父往生才这样称呼,而且不是一般的师父。示寂是比较谦虚的说法,圆寂的证量是比较高的,一般人达不到,一些高僧大德往生会用圆寂,但也不是特别的恰当,只是一种称赞也敬意在里面。只有佛才能称得上圆寂二字。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最初,这是可以称为一种境界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 唐 义净 《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唐李白 《地藏菩萨赞》:“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王琦 注:“ 贤首 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红楼梦》第十七回:“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於去冬圆寂了。”参见“ 涅槃 ”。 所谓圆寂,具足一切功德为圆,远离一切烦恼为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槃,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5,和尚示寂以后居士要说些什么

和尚示寂以后居士要说些什么---顶礼百拜.佛教徒们打招呼是不是双手合十?是的, 双手合十, 头微低, 面微笑, 断不可扬眉吐气.
是。口念阿弥陀佛。
念佛!
阿弥陀佛
佛教徒们打招呼是双手合十、口中称念阿弥陀佛
家人都叫师傅,只问修行、性别。或者也可以叫同修。 居士之间都叫师兄,无论年纪

6,什么叫圆寂

死了
新水浒传里的?~坐化、翘辫子了…
佛教中“圆寂”是指:是一种境界!是涅盘的意思,并不是指去世! 圆寂,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盘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盘,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年纪大有一定地位威望的僧人死去之后别人对他的死亡的一种尊称,相当于我们说的逝世一样
圆寂一般是用来形容得道高僧去世的

7,寂字怎么组词

包含“寂?”的词语:# 寂寞# 寂寥# 寂静# 寂然# 寂寂# 寂灭# 寂历# 寂默# 寂谧# 寂漠# 寂阒# 寂泊# 寂昧# 寂漻# 寂莫# 寂寮# 寂定# 寂绝# 寂蔑# 寂淹# 寂处# 寂薎# 寂尔# 寂嘿包含“?寂”的词语:# 沉寂# 岑寂# 幽寂# 静寂# 孤寂# 寂寂# 阒寂# 空寂# 悄寂# 死寂# 圆寂# 清寂# 寥寂# 冷寂# 示寂# 淡寂# 寞寂# 枯寂# 黯寂# 萧寂# 虚寂# 凄寂# 悲寂# 禅寂# 湛寂# 肃寂# 冥寂# 荒寂# 愁寂# 归寂# 凝寂# 沈寂# 杳寂# 玄寂# 澄寂# 入寂# 闲寂# 冲寂# 恬寂# 远寂# 邃寂# 沦寂# 淳寂# 慧寂# 灰寂# 梵寂# 悟寂# 森寂# 晏寂# 淹寂# 简寂# 屏寂# 真寂# 宴寂# 扣寂# 滞寂# 迁寂# 顺寂# 潜寂# 避寂# 大寂
寂寞 寂寥 寂静
寂寞 孤寂 寂寥 悲寂
寂寞、 寂寥、 寂静、孤寂、悲寂
静寂、 寂寥、寂寞、寂然
包含“寂?”的词语:# 寂寞# 寂寥# 寂静# 寂然# 寂寂# 寂灭# 寂历# 寂默# 寂谧# 寂漠# 寂阒# 寂泊# 寂昧# 寂漻# 寂莫# 寂寮# 寂定# 寂绝# 寂蔑# 寂淹# 寂处# 寂薎# 寂尔# 寂嘿包含“?寂”的词语:# 沉寂# 岑寂# 幽寂# 静寂# 孤寂# 寂寂# 阒寂# 空寂# 悄寂# 死寂# 圆寂# 清寂# 寥寂# 冷寂# 示寂# 淡寂# 寞寂# 枯寂# 黯寂# 萧寂# 虚寂# 凄寂# 悲寂# 禅寂# 湛寂# 肃寂# 冥寂# 荒寂# 愁寂# 归寂# 凝寂# 沈寂# 杳寂# 玄寂# 澄寂# 入寂# 闲寂# 冲寂# 恬寂# 远寂# 邃寂# 沦寂# 淳寂# 慧寂# 灰寂# 梵寂# 悟寂# 森寂# 晏寂# 淹寂# 简寂# 屏寂# 真寂# 宴寂# 扣寂# 滞寂# 迁寂# 顺寂# 潜寂# 避寂# 大寂

8,释迦牟尼在印度拘尸那伽罗城的娑罗双树间示寂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在印度拘尸那伽罗城的娑罗双树间示寂。是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一个叫做“拘尸那伽罗”的城池所属的两棵娑罗树之间去世了。示寂,按我们凡人的理解就是去世。按佛家的说法,要复杂很多。可以参看: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L7A5ItaJyrKPD7GoGcrNiav0pOVq5xU3hoVMW6cTPX97JqBG1k68l3sTYu3UI7225u98q_Zhvnb2XhH_vS55a
示寂:佛教指佛、菩萨或高僧死去  拘尸那伽罗城:又称拘尸[那]城,意思是茅城,位于现今印度北方邦戈勒克布尔镇卡西亚(Kasia)村,相传释迦牟尼在间此涅槃。是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所以句子的意思就是释迦牟尼在印度的拘尸那伽罗城的娑罗双树间圆寂了。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灭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体现佛陀教说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汉译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内容结构多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诉他:“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
婆罗双树,一枯一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这是天龙八部里对枯荣双树的解释;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9,佛教中圆寂是指什么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盘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盘,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圆寂,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圆寂,梵语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槃,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是一种境界!!!是涅盘的意思,并不是指去世!!!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1圆寂: (术语)涅盘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为圆寂,即入于涅盘。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王,久入圆寂。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盘,音讹略也。贤首心经略疏曰: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FROM:【佛学大辞典】
文章TAG:示寂示寂佛教所称

最近更新

  • 蜻蜓低飞的原因,雨天是捕食好时机蜻蜓为什么要低飞?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蜻蜓以大部分昆虫为食,而昆虫在雨天是低飞所以蜻蜓也是低飞,因为它能找到并捕捉到更多的食物,换句话说,就是,蜻蜓要下雨了低飞因为下雨的时候,空气的湿度大,而且蜻蜓飞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假鲍鱼,假鲍鱼怎么做好吃酱爆假鲍鱼的家常做法

    假鲍鱼怎么做好吃酱爆假鲍鱼的家常做法主料:假鲍鱼辅料:葱姜蒜红辣椒面酱花椒做法:1假鲍鱼清洗干净备用,用盐多搓洗几遍,才能把粘液洗净。假鲍鱼越新鲜粘液越多,洗这个一定要有耐心。2葱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艺术意境,艺术的意境是什么与什么的有机统一

    艺术的意境是什么与什么的有机统一2,简单论述中国艺术的意境3,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的关系是什么4,美术的意境是什么1,艺术的意境是什么与什么的有机统一艺术的意境是“情”与“景”的有机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合作竞争,竞争合作

    竞争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0}2,什么是竞争与合作就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1}3,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是什么合作是竞争的前提,是大环境;竞争可以,但不能有损合作{2}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团员的义务,团员履行的义务共什么项

    本文目录一览1,团员履行的义务共什么项2,团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3,共青团团员应履行哪些义务4,团员的义务是什么5,团员应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1,团员履行的义务共什么项4项{0}2,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6

  • 车标大全,汽车车标大全及其含义:汽车也有logos

    automobile车标指各种汽车品牌的标识,主要用于车辆识别,汽车的车标总结汽车车标指各种汽车品牌的标识,主要用于车辆识别,车标大全及其含义车标大全及其含义众所周知,很多产品都有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5

  • 家庭版煎饼果子,自己在家怎样做煎饼果子

    自己在家怎样做煎饼果子面粉加凉水,成面糊状,别太稀,也别太干,用筷子挑一下,能挂丝就好,用平底锅做的话,热一下锅,把平底锅上抹层油,倒进一勺子面糊,盛稀饭的勺子就行,别倒太多,不然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5

  • 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初中 500

    数学论文范文初中500数学论文www.wsdxs.cn/html/shuxue你想写关于那个方面的论文啊{0}2,初中数学论文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 ......

    杭州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