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与【重庆府】、【顺庆府】、【保宁府】、【夔州府】、【嘉定府】、【广元府】、【潼川府】、【雅州】同为【四川布政使】下辖的【府级政区】,相当于的【地级市】一级。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驻地,也即【四川】首府,其中,【成都县】与【华阳县】是【成都府城】的附郭县。
1、明朝的成都府在哪里?包括如今的哪些地方?
【成都府】是一个设置于公元757年,废止于公元1913年,并在元朝被短暂改制为【成都路】(公元1256年-公元1371年)的【府级政区】,它存在于中晚唐、前蜀、后唐、后蜀、两宋、明、清等政权治下。明朝【成都府】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驻地,也即【四川】首府,【成都府】与【重庆府】、【顺庆府】、【保宁府】、【夔州府】、【嘉定府】、【广元府】、【潼川府】、【雅州】同为【四川布政使】下辖的【府级政区】,相当于的【地级市】一级。
明朝【成都府】下辖当时的: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崇宁县、灌县、金堂县、仁寿县、崇庆州、汉州、简州、井研县、资县、内江县、安县、蒙阳县等3州17县,其中,【成都县】与【华阳县】是【成都府城】的附郭县。明朝【成都府】所辖地域,对应到我们今天,大体上包括: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成都市区、郫都区、金堂县、都江堰市、崇州市、新津县;四川省德阳市下辖的:德阳市区、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县、什邡市;四川省绵阳市下辖的:绵阳市区、安县;四川省阿坝州下辖的:茂县南部、理县、汶川县;四川省资阳市下辖的:资阳市区、简阳市;四川省眉山市下辖的:仁寿县;四川省内江市下辖的:内江市区、资中县,
2、现在成都的主城区指的是哪些区域呢?
成都的主城区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变化,早期的时候只有三个区,东城区,西城区和金牛区,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版图逐渐扩大,主城区又演变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和青羊区,这五个都是行政区域,后又从武侯区划出几个街道组建高新技术开发区即高新区,这就组成了成都最经典的主城六区。随着二圈层区域的发展壮大以及天府新区发展理念的提出,成都最新的主城区又有了新变化,目前,除了原有的六城区,现又增加了新都区,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以及天府新区,共12个区域!,
3、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历史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人口过亿的山东,其实有很多人祖上都来自四川,尤其是胶东半岛地区。根据《莱州地名志》等记载,山东莱州1068个村中有751个四川移民村,招远市724个村中有33个四川移民村,昌邑县812个村子里,也有129个四川移民村,胶东半岛的古莱州、登州之地,有很多的移民祖上都来自于四川之地,而这些移民,都是明朝初期由朝廷主持进行搬迁的。
明初山东人丁凋零,海防虚弱亟需充实北宋时期的山东地区非常富有,然而在靖康之变后,山东落入金朝之手,从那时候开始,山东与当时北方大多数地区一样,开始急速衰落,宋末与元朝时期,山东之地战乱频仍,田地荒芜,使得人口不断减少。明朝建立之初,山东地区成为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当时大量被其击溃的敌人退守到山东沿海之地,与日本的倭寇串联,形成北方的倭患,
有了倭患自然需要进行防备铲除,但那时的山东人丁稀少,没有充足的兵源。为了移民实边,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招募移民迁到山东沿海,但效果并不明显,远不如湖广填四川的规模,所以只能另想办法,瓦解大夏旧部,迁移川地之民到山东古代的“湖广填四川”是一场非常著名的移民运动,四川之所以需要“填”,就是因为元末明初的四川,因为战争出现了人口锐减,所以需要外来移民补充。
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四川本身也不是什么人口充裕的地方,那么明太祖为何还要从四川大量迁移居民到山东去呢?其实,明太祖朱元璋迁走的四川居民并非寻常,而是大夏旧部,所谓的“大夏”是元末众多起义军之一,大夏之主明玉珍在明朝建立后被流放高丽,但在大夏的主要活动地西南一带,仍旧大量旧部残留着。大夏亡后,驻守成都的三万将士归顺明朝,这三万将士加上其背后的家眷亲族,规模庞大不可小觑,对于这样的心腹之患,朱元璋自然要妥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