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我亲身的体验吧,我觉得大部分高中可能都是按这种模式分班的。进入高中,一般是先举行一次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分班,理论上的分班与实际操作又有所不同,高中班主任工作怎么样才算是好,成绩如何评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学生的高考成绩。
1、进入高中,高一是怎么分班的?
进入高中,一般是先举行一次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分班。大家都知道,学生的成绩对一个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高中班主任工作怎么样才算是好,成绩如何评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学生的高考成绩。很显然,班内成绩好的学生越多,高考成绩好的学生也就越多,这也代表了班主任工作的卓越有效,这样的话,好班当然每个班主任都争着去当,但是不好的班谁也不想接手,这是非常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的。
所以,高一分班时是不可能把成绩最好的学生放在一个班内的,而是要平均分到每一个班内,例如,假设分成三个班,可以这样分:成绩第一的分到一班,成绩第二的分到二班,成绩第三的分到三班,成绩第四的分到三班,成绩第五的分到二班,成绩第六的分到一班。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把所有学生分到三个班内,这样,成绩好坏平均,每个班整体上基本可以差不多,班主任也可以接受。
2、新生入学,平行分班是怎么分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我亲身的体验吧,我觉得大部分高中可能都是按这种模式分班的,我当年中考考的还不错上了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也就是我们区第一中学,我们全区大概8000多考生,靠分数大概录取800人还有一部分离分数线不远的交点钱也能上。第一天开学我们就有了学号,这个学号就是按你的中考分数在班上的排名来的,你中考的分数在班上排20名那你就是20号,当时我们班60个人我排30名,
军训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然后又要重新排名,重新分班。又重新分到新的班级,我的学号变成了36号,也就是说中考成绩结合入学考试成绩我排36名,我们学校还有两个重点班,也就是每个普通班的前6名集中在一起组成两个新的班级,我们班名义上有65人实际上只有59人,那6名在重点班的所谓同班同学,其实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3、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高中怎么分班的?
新高考改革彰显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打破了过去严格的文理分科,“走班制”成为新常态,理论上的分班与实际操作又有所不同。高考要求,考生必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选考科目分必选物理或历史,另有两门选考科目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中任选两科,这样就有物(或史)化生、物(或史)化地、物(或史)化政、物(史)生地、物(史)生政、物(或史)地政共12种组合。
高一上学期新生基本按照传统模式分班,高一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以行政班级管理为主,设立学生学科导师,教学班可分为上述12种班级。高二、高三半天按照行政班级上课,另外半天选科走班,在管理上,半天行政班级管理为主,另外半天学科导师管理为主,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某些学科可能教师不足,另一些学科则可能教师富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