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都还是比较负责的,虽然现在还是觉得老师们唠唠叨叨,但是不可否认大学四年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放养的。第三:学校的专业方面,近几年国家的钢铁行业不佳,以及服务业的兴起,导致本校的新兴专业不上,说实话老牌专业,机械,材料冶金都很强,但是毕业后我感觉貌似经管类的专业的就业水平要好,本人也觉得大学本科培养的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能力,分析解决事情的能力,不是专业能力。
3、武汉的大学生为什么那么多?
1、拉长两百年或者五百年的时间分析一下?古代以八股取仕,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地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白鹿洞书院、地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下;嵩阳书院、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也就是嵩山少林寺的附近;应天书院、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古城南湖畔,四大书院,都讲孔孟之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些的;有没有发现,都距离中部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不远,都在一、两个小时最多三小时车程之内;都是两三百公里的路,最远的商丘,也就是五百公里多一点;这四大书院找个中间点,无疑,还是武汉;2、近代以来,破八股、兴白话,抑孔孟、扬科学。
所谓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就是开启民智、提倡德先生、赛先生,就是有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了;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在督鄂时期,兴办了一大批洋学堂、为武汉之教育奠定了基础;当年就有人说张之洞是个办学狂魔的,不仅是大学,各种西式学堂,中小学、速成班、培训班,张都督无所不及的,有人说张之洞是武汉之父,有点言过其实了;武汉之所以是武汉,主要是因为汉水改道和经济中心南移,但武汉的教育能有今天,张之洞确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的;3、抚今忆昔,数数家珍,张之洞兴办学堂如是之多:1869年,创办了经心书院、襄助了崇文书局;任职湖广总督后,改造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创办了两湖书院;1891年,开办算学堂,将外文、商务列入必修课;1892年,开办矿业学堂;1893年,开办自强学堂;1902年搬建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1913年国民政府将方言学堂改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更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897年,开办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开办湖北工艺学堂和武昌东路高等学堂,是为中国最早的工业专科学校;1898年后,又开办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军医学堂、湖北铁路学堂;1903年,张之洞又将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合并,改建为两湖大学堂;然后,又陆续兴办了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湖总师范学堂、湖北师范专习所;4、百年前,张都督还在武汉办了近60所中小学、甚至还创办了湖北敬节学堂、湖北育婴学堂等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和婴儿保育员的学校;据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的统计,全国各省留日学生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余名,占了四分之一,所以湖北在当时有派遣留学生先进省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