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安徽人对天津近代经济发展的贡献安徽人在天津创办的企业,延续时间最长的是寿县人张益堂1852年创立的天津同仁堂,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它也是迄今保存下来的天津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总之,近代天津为大量安徽人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这些安徽人又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推动着天津的近代化建设。
1、近代天津和安徽有何渊源?为何天津话和周边的方言不大像,却和安徽的方言有些类似?
我就是天津人,我们全家去年特意去的安徽的宿州,宿州还有一个古迹就是楚汉之争的垓下之战的古战场,就是项羽和他的妻子羽姬生死离别的地方,还有他们的雕像,我们和当地人说了几句话,发现他们的方言和我们天津话相差太远,我们又驱车前往固镇,跟当地人聊天问他们油条怎么说,他们说叫油果子,跟我们差不多,我们叫果子,转天又去菜市场,好吗,在道边上看见聊天的,站在不远处仔细听,那就是天津人在聊天!然后我们又进入了菜市场,那是一个很宽阔的露天菜市场!听见他们的叫卖声就如同置身在我们天津!我看见他们就感觉特别亲切!我走过去和他们聊天,他们没发现我是外地人,我走到卖大肉的摊位前,和他们说话,哎呦,简直就是我在家乡买东西,我问他们,听的出来我是外地人吗?我告诉他们我从哪来!,他们说跟他们说话差不多!不像外地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我们天津人和安徽固镇人绝对有血缘关系!。
2、天津与安徽什么渊源?
天津,初名直沽寨,简称直沽,称天津则始于明朝初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后,皇族内部发生夺位之争。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誓师北平,经过靖难之役,终于攻占南京,夺取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朱棣以南下之师由今天津地方渡过海河,为了纪念南下战争的胜利,特赐名直沽为天津,意思是“天子渡河的地方”。
1404年筑城置戍,故城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附近,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天津成为京师东南转漕戍守重地。朱棣在镇守北平时,把从家乡安徽尤其是凤阳府一带征招的士兵安置在天津地区戍边屯垦,聚集在那里的士兵和家属数以万计,他们后来多数定居于此。而今宿州市就是当年燕王镇守北平招兵的中心点,今天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就是宿州方言,以至天津人到了安徽宿州一带,乡音充耳,竟无身在异乡之感,
古代天津商业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外地商人来津经商,徽商即是其中之一,主要从事盐、茶、文房四宝等行业,并建立了安徽会馆,对促进天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近代,随着淮系集团的进驻,大批安徽人来到天津,他们在这里建功立业,创建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推动了天津地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为天津地区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鸿章推行天津近代化李鸿章自1870年起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一职,长达20多年。他每年于海口春融开冻后,移驻天津,冬令封海再回驻省城保定,天津如遇有紧要事件,亦不拘封河回省之制。天津“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既是京师门户,又是洋务、海防要冲,位置重要,作为晚清洋务自强运动中坚的李鸿章在天津推行了多项近代化建设。
近代企业1870年,李鸿章接管了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并加以整顿扩充,添购机器,增盖厂房,充实役匠,抽调沪局督办沈保靖总司其事,津局所生产枪炮、子弹、火药等军火产品,供应直隶淮军、关外征防各营及调援外地之淮军,并协济各省。天津机器局也成为晚清四大军工企业之一(其余三个为上海江南制造局、南京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开端,
李鸿章随后还创办了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天津电报总局、天津铁路公司、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前身)及铸钱厂、水泥厂等一批近代军工、民用企业。淮系集团成员如朱其昂、杨宗濂等在天津创办的民用企业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自来水公司等,也得到了李鸿章的支持,陆路电报线1877年,李鸿章命天津鱼雷学堂洋教习英国人拜提架设天津机器局东局(城东贾家沽)至直隶总督天津行馆(在天津东北门外)之间的电报线,长约16里,由闽、粤学生充当操作员,往复通信,方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