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运城市 > 八上物理思维导图,物理中学8年级上册

八上物理思维导图,物理中学8年级上册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1 04:37:06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物理中学8年级上册

1000KM=1000000M 空气传播速度340M/S T=1000000/340=。。。 总之是T{时间}=S{路程1000000M}/V{速度}

物理中学8年级上册

2,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与初二各章知识点

   思维导图 是组织和表征 发散思维 的一种图形技术,应用范围广泛。 八年级 上物理知识点如何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2   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3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初二物理第一章: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   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初二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与初二各章知识点

3,八年级从鱼类华到鸟类这些脊椎动物的思维导图

相关搜索:九年级政治思维导图政治思维导图初中政治思维导图七年级政治思维导图八上政治思维导图初一政治思维导图高中政治思维导图高一政治思维导图全部尺寸全部颜色全部类型【new】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下政治500×315物理学科的思维导。
你说呢...

八年级从鱼类华到鸟类这些脊椎动物的思维导图

4,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

  教师还能够利用学生自行画的 思维导图 ,实现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把握。下面我整理了 八年级 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2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3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4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声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二、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 射击 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5,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http://wenku.baidu.com/view/888a4300a6c30c2259019e92.html
今有一束平行光,为了将光线发散,可选用的光学元件有_凸面镜______ 或 __凹透镜_____,为了将光线汇聚,可选用的光学元件有__凹面镜_____或_凸透镜______。 可以用来成等大虚像的光学元件有(B ) A放大镜 B平面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下列没有凸透镜的是(近视眼镜 )

6,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小报

  从 思维导图 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理念引入 教育 领域以来,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整理了 八年级 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小报,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2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3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4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 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ts,变形可得:s=vt,t=vs。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 唱歌 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 潜水 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八年级物理学的不好

八年级物理是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中最容易的,所以八年级物理不难学。1重视随堂笔记,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讲过的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例题,或者是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2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3多做物理实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vcm仿真实验来达成,实验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反复的实验,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其实会变得很简单。4重视物理知识的巩固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是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在弄懂、弄会的基础上,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尽可能的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对知识进行巩固。

8,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电路的画电路图该怎么画技巧啥的给实

画电路图题型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看实物画出电路图。2、看图连元件作图。3、根据要求设计电路。4、识别错误电路,并画出正确的图。一般考试就以上四种作图,下面就它们的作图方法详细说明。 (一)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二)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三)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首先读题、审题、明电路,(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最后电压表并在被测用电器两端。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元件,作图应规范。 (四)识别错误电路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1、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2、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3、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4、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9,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至五章知识框架图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知识结构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走进神奇 神奇的自然界中的现象 神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探索之路 东巴文“ ”使人们认识到太阳可以使水蒸发 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被称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建立了运动的三大定律 的相对论和 等人的量子理论现代物理产生与发展阶段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上 物理学是 的自然学科 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体系: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机 械 运 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参 照 物 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运动的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长度与时间 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是米(m)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三看,三必须)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是秒(s) 停表的使用方法快与慢 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平均速度 计算公式:(对应路程除以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 声的世界 知识体系:声的世界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约为340回声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反射回来的现象 人耳能听出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相差0.1秒以上 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离乐音与噪声 乐音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噪声 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超声与次声 超声 高于20 000Hz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破碎能力强次声 低于20Hz的声音 能量很高的次声波破坏性强、危害大多彩的光多 彩 的 光 光的传播 光传播的路径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反射回去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 基本概念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反射回去的现象 反 射 种 类 镜面反射、漫反射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物连线跟镜面垂直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所成像为虚像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着的现象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发现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色散 色 散 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 的三基色 红、绿、蓝 颜料 的三基色 红、黄、蓝凸透镜成像 凸 透 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 透 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眼睛和视力的矫正 近 视 眼 用凹透镜矫正 远 视 眼 用凸透镜矫正 神奇的“眼睛” 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知识体系:

10,八上物理的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2)光现象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2.光源:○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5.光的反射定律: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i=入射角r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① 红外线摇控①杀菌作用②红外线夜视仪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3)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的距离v 应用实例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v>f 照相机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幻灯机u=f 无 无 无 平行光源:探照灯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结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8.透镜焦度:Φ=1 / f ( f:焦距)(4)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沸水的温度为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1).沸腾: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2).蒸发: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9.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10.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11.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一、电荷1、电荷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2、原子的结构 原电荷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4、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2、电路的构成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4、三种电路:①通路②开路③短路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和并联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四、电流的强弱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2、电流表的连接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②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3、电流表的读数①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
文章TAG:八上物理思维导图物理思维思维导图

最近更新

  • 国家日历,中国的日历

    中国的日历每年的一月一号啊。2,中国日历表查询阳历为:1993年1月9日3,国家工作日历是什么意思国家工作日历是指:所有的政府机构服务部门的整年的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什么是阴历阳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自制烤鱼,怎幺做烤鱼

    怎幺做烤鱼2,烤鱼自己做怎么做好吃1,怎幺做烤鱼步骤1:选鱼、杀鱼、腌制1、选鱼:选择毛重在1250克-1750克的鲜活鲤鱼、草鱼、鮰鱼等;2、杀鱼:将鱼拍晕,从背部入刀将鱼身和鱼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爱奇艺创始人,爱奇艺 老总是谁

    爱奇艺老总是谁爱奇艺是百度旗下视频网站,所以就是李彦宏2,爱奇艺是谁发明的爱奇艺公司当然就是群主发明的3,爱奇艺是属哪个公司奇艺影视公司爱奇艺,原名奇艺,中国第一影视门户。2010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wifi测网速,网速测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在百度搜索“网速测试”,然后可以找到很多网速测量工具,再点击任何一款热门测试工具打开,如下图,3.最后,等待工具完成网速测试,本次网速测试结果如下,如果要查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夏天的形容词,夏天你知道这里是什么?

    科学的分类方法是22℃以上的平均气温为“夏天”,3.夏日的山绿如玉:夏天公园里的山绿如玉,5、炎热的夏天:指烈日炎炎夏天,10.云在燃烧:形容夏天的云好像着火了,中国习惯以长夏为始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宝宝干咳吃什么药,宝宝咳嗽吃什么药

    宝宝咳嗽吃什么药宝宝是上火了。秋燥本来会引起咽喉过敏导致咳嗽,所以橘子等上火的食物少给宝宝吃。多喝白开水,或则在开水里加两块冰糖。多给宝宝喝梨汁也可以治疗咳嗽。因为楼主的宝宝并不发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酸菜鸡的做法,酸菜鸡脆骨鸡肉和调味料的做法

    4.加入酸菜,盐一茶匙,五香粉一茶匙,炒香,关火,放入鸡丁炒匀,烧开水,先焯水酸菜,然后把鸡焯水,捞出沥干冷水,将煮熟的鸡脆骨用冷水冲洗干净,酸菜鸡脆骨【食材】酸菜300g、鸡脆骨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

  • 麻花制作方法,麻花怎么做好吃的

    香脆的原料麻花-1/要领:1,脆皮介绍麻花:北京著名的清真小吃,麻花.3.锅中倒入油,加热至三成时,加入麻花青体,用温热的油慢慢煎至金黄酥脆,酥脆麻花特点:酥香,股松,教你怎么做酥 ......

    运城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