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当天怎么拜年,这个问题因地因人而异。农村,我们这里,春节当天拜年有讲究,七、八十年代拜年,不像现在过年拜年这么简单,见了自己的长辈说一声“过年好”就是拜年,七、八十年代过年拜年是真拜年,特别是在农村,没结过婚的女孩不准出来给别人拜年,都是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男人,还有结过婚的媳妇,只要自己居住的村落和自己的家族中有长辈,过年必须都出来给他们拜年。
1、春节当天怎么拜年?
春节当天怎么拜年,这个问题因地因人而异。城市里的人,亲近长辈作揖,双手合十鞠躬问好,农村,我们这里,春节当天拜年有讲究。一是越早拜年越好,二是中午12点前必须拜完年,下午不允许。三是父母、夲家长辈、街坊长辈,是有次序先后的,四是,大人要代小辈前往,认亲戚知礼节。五是,必须叩头,先给神主叩头,以次长辈男的、女的叩头下跪,
2、20年前,鄂州人是怎么过年的?
过年总是让人感到高兴的,虽然现在离过年还好远,但想想就开心。20年前的过年对于我家来说,有以下几点不同:1.客人来拜年必须放鞭炮,小孩从腊月二十几就可以每晚燃放各种好看好玩的小烟花了,各家孩子聚在一起,热闹非凡,这些年禁鞭禁炮了,现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觉得过年没啥意思,因为很多仪式感的东西都没了,乐趣自然少了很多;2.每到腊月二十几,家人从早上就开始在屋外架个大炉子,炸鱼,剁鱼丸,炸藕夹,煮肉丸,卤牛肉等准备过年期间自家及客人的吃食,一直忙到晚上。
小孩子们在一旁一边帮忙一边试吃咸淡,不亦乐乎,现在不用准备这些了,一个电话在餐馆里订一桌年夜饭就好了,除了给红包,与平时的聚餐差不多;3.小孩子的过年新衣服新鞋虽然是提前很多天买的,但必定要等到大年三十下午洗完澡后才能穿上的,甚至是大年初一早上才穿,因为新的一年必须全新面貌。出去拜年还要等着长辈们夸奖评比呢,大家都穿新的,你提前穿就变旧了,
所以在这期间是非常期待过年的到来。现在就不同了,衣服买了不用等,新衣服就要提前穿,提前高兴,到了年初一,也许换一套新的也许就穿之前买的,只要干净就行。4.还有一个就是舞龙舞狮虽然现在还有,但是很少了,过年期间偶尔能看到,以前是每个大队都会有一条由当地人组成的舞狮队,到各家各户去送祝福,讨红包。我记得有一个风俗是给了红包可以把小孩抱上坐在龙头上,讨了个吉利,保平安,
现在年轻人基本不会这项表演了,所以就少了很多;5.再有一个就是邀请戏班子在电影院或在露天搭戏台子唱京剧或楚剧给老年人看。每年到了初七初八就开始了,到十五结束,每天老人们搬着凳子一起去看戏,路上东家长西家短聊家常,小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凑热闹,因为那里有好多摆摊的,卖玩的卖吃的,小孩的目的在于此,他们是看不懂唱戏的。
3、七、八十年代,过年拜年你们都是怎样的拜年法?
提起七、八十年代过年拜年真是挺有意思的,那个年代的人还是老思想、都是根据老传统做事。不像现在的人们思想开放,做事都是讲时尚,都没有按照七、八十年代的老规矩拜年了,七、八十年代过年拜年是真拜年,特别是在农村,没结过婚的女孩不准出来给别人拜年,都是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男人,还有结过婚的媳妇,只要自己居住的村落和自己的家族中有长辈,过年必须都出来给他们拜年。
七、八十年代拜年,不像现在过年拜年这么简单,见了自己的长辈说一声“过年好”就是拜年,那个年代过年拜年,不论在家里或是在外面,只要见到或是碰到自己的长辈,利马跪下给长辈瞌头拜年。记得七、八十年代过年,那时候公路都是土路,屋地也是土屋地,年初一早上为了拜年,男孩子们都不穿过年做的新裤子,害怕给长辈们瞌头粘上土,还有的家庭屋地上都铺满芝麻秸和豆秸,象征着一年更比一年好和多子多孙,瞌头拜年还卫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