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青浦区 > 上海市公务交通通讯补贴,电话费发放标准2020

上海市公务交通通讯补贴,电话费发放标准2020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22 14:23:3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电话费发放标准2020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每个地区发放标准都不一样,以下为是及各地区的标准:1、山西: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公告2020年第10号:个人因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通讯补贴收人,每月不超过500元的部分,可以作为公务费用扣除;超过部分并入当月工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2、西藏:”藏政发〔2018〕38号:个人取得的交通、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限额扣除标准如下:公务交通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公务通讯补贴每人每月1,000元。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通讯补贴在上述限额标准之内的,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据实扣除,超过限额部分按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3、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13号:对公务人员按规定标准取得的公务通讯补贴收入,即:厅级每人每月240元,处级每人每月180元,科级每人每月13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允许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超出规定标准部分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对我区企业职工取得的通讯补贴收入,无论是以现金形式,还是以报销方式取得的通讯补贴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每人每月不超过240元的标准内据实税前扣除,超出规定标准部分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4、贵州: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4号:在我省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从任职单位取得的通讯补贴收入,可在300元以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缴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缴个人所得税。最好查询当地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息。

电话费发放标准2020

2,公务员交通补贴发放规定

公务员交通补贴发放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要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为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公务交通补贴的发放如下:1、资金安排。参改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定的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人员和标准进行发放,区财政已根据各单位填报的单位人员信息在2016年部门预算中安排公务交通补贴经费。其中:对保留执法执勤用车少于或等于编制数70%的部门,不扣减部门公务交通补贴;超过70%的部门,每多保留1辆车,每年按6万元扣减部门公务交通补贴。如单位在按规定发放补贴的情况下,年中因特殊因素出现资金缺口,由区财政按规定予以保障,结余资金按规定收回财政统筹;2、资金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参改单位要参照住房补贴及维修金的发放方式,严格按照发放人员范围和标准将公务交通补贴发放至个人账户。扣减公务交通补贴部门要按规定向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单位公务交通补贴发放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三 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制定。对特别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不可预测的特殊事项,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在应急预案中另行制定特殊情况下公务用车保障办法。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补贴标准差距不宜过大,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同一市(地、州、盟)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地方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不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层级完全对应。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补贴标准按属地化原则参照所在地区标准执行,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

公务员交通补贴发放规定

3,上海公车改革方案和补贴标准2019年上海车改方案车补标准出台

上海公车改革方案和补贴标准,上海车改方案车补标准出台 近日,四川、内蒙古和重庆相继公布了公车改革方案和公车补贴标准,到目前为止共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公车改革方案!来看看你能拿多少吧! 重庆市:厅局级、处级和科级及以下每月车补标准上限分别为1690元、1040元和650元。 陕西省:正厅局级补贴1690元、副厅局级1500元、正处级1040元、副处级950元、正科级650元、副科级600元、科级以下550元。 广东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 湖北省:厅局级1690元、县处级1040元、乡科级650元、科员及以下450元。 安徽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6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900元、科级及以下550元。 山东省:厅局级正职1690元、厅局级副职1560元,县处级正职1040元、县处级副职960元,乡科级正职650元、乡科级副职600元,科员办事员和机关工勤编制人员500元。 广西省:标准上限为:厅级1950元/月,处级1200元/月,科级750元/月,科员及以下650元/月。 贵州省: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四川省:厅局级1690元/月,县团级是1040元/月,科级650元/月,科员500元/月,公勤人员300元/月 内蒙古:正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副厅级每人每月18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105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7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60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450元。 云南省:厅局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1200元,科级及以下750元,机关工勤人员650元。 湖南省:省级党政机关厅级1690元/月、处级1040元/月、科级650元/月、科员及以下550元/月。 江西省:厅局级1690元,处级1040元,科级650元,科员及以下500元。 地方车改正在有序推进。尽管车改在地市一级尚未开始普遍实施,但“不够用”、“倒贴钱”这样的基层声音,自去年车改破冰以来一直不断。公务交通补贴会否成为“新福利”?如何切实防止公车、补贴“两头占”?针对这些担忧疑惑,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问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是否合理? 答:岗位级别较高的公务出行较多是客观现象,通过统筹资金来解决“级别低出行多”问题。 关于“补贴不够用”最常见的说法是,基层“跑腿”工作比较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何按照“行政级别越高出行越多”来设计。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说,补贴标准首先是根据工作岗位重要性来考虑的,岗位级别较高的例如开会、调研等公务出行较多,是一个客观现象,因此,首先按照级别制定补贴标准上限。在中央定下的补贴标准上限内,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补贴标准,可以根据出行频次,把岗位划分得更细,更符合当地实际。 对于公务出行的不同情况和差旅费的衔接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各地,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切实保障好基层调研、下乡、跨行政区域出差等公务出行;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补贴标准相匹配,避免出现保障范围小、补贴标准高的不合理现象。据了解,有些地方也在开始探索车改后中短途公务出差差旅费包干的办法,鼓励公务员通过自驾车等方式进行短途出差。一些省份有关部门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车辆租赁服务公司,指导和监督中标的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用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和跨行政区域出差、下乡等公务。 问:补贴会否成为新福利? 答:补贴标准必须符合节支要求,依据公务出行实际成本核定,严格避免改革性补贴福利化。 记者注意到,当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是各地补贴标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有声音质疑,不少地方公布的车补标准都“顶格”定为130%,算不算自谋福利?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分为司局级、处级和科级3档。大多数省份采取了细分档次的做法,分为48档不等。例如广东方案划分了7档: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两到三档确实存在顶格情况,但不可能存在全部顶格执行的情况。”中央车改办负责方案审核的工作人员解释。“顶格并不越格,这在改革允许的范围内。”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对于地方车改补贴标准及档次确定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要求地方要依据公务出行实际成本核定公务交通补贴,不允许完全按照上限制定标准。同时,省直机关和全省统算都必须达到7%以上的节支率,否则就必须降低补贴标准,“强调节支率的要求,就是为了避免这一改革性补贴福利化。” 问:如何避免车补公车“两头占”? 答:将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保留车辆喷涂标识并加装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监管。 如何防止出现“一边拿车补,一边用公车”?中央车改办负责人明确表示,纪检监察机关会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要求地方加强保留车辆管理,通过对保留车辆实行标识化喷涂、加装卫星定位系统等手段,做到实时动态监管。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标识,机要通信及应急公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也应作明显标识,接受社会监督。该负责人表示,在各省的批复方案中,中央都要求各地采取措施落实“标识化”,这是避免公车改革走回头路、“翻烧饼”的必要做法,也有助于避免出现名为“公车服务平台”却成领导“专车”的情况,中央车改办将把落实“标识化”工作作为下一步监督检查的一项重点。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还表示,将分期分批对地方车改进展和成效进行专项督查,并通过督查和审计等工作,确保地方车改按照中央各项要求推进,不变形不走样 11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在南昌联合召开江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向社会解读我省公车改革政策的重点内容。记者从会上获悉,10月11日,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正式批复了我省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直实施方案;10月31日,省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公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意味着全省公车改革正式启动;11月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我省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和省直实施方案。 公车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省各地各部门将按照中央批复精神和全省总体方案、省直实施方案要求操作,确保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出偏差—— 在改革范围上做到应改尽改。在参改人员范围上,此次参改人员严格限定为在编在岗的党政机关中公务员编制和参公事业单位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其他事业编制人员不属于此次改革的范围。鼓励省直厅(局)党政主要负责人,设区市、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在正常公务出行保障上做到改革创新。改革后各类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相结合的模式,除定向化保障外,其他普通公务出行全部实行社会化公共交通保障。各地各部门将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科学的手段,完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增加或调整公交线路,引导出租车公司增配车辆,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 在改革后的支出上做到节约开支。在补贴层级划分上,省直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划分为四档,分别为:厅(局)级、处级、科级、科员及以下(含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共四个层级;在补贴标准上,不突破国家规定上限标准,确定为: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科级每人每月650元,科员及以下(含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每人每月500元。各设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合理确定,但层级原则上不少于厅(局)级、处级、正科级、副科级、科员及以下五档,每一档次补贴标准不能高于国家规定的同级标准的上限。 在司勤人员安置和车辆处置上做到公平公正。在司勤人员安置上,明确了竞聘上岗、内部转岗、允许提前离岗等七种途径。在车辆处置上,统一组织开展取消车辆的鉴定评估和公开拍卖,除必须报废的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外,其他车辆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不针对公务员搞任何特殊照顾,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干部职工和社会的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做到规范有序、阳光透明。 在保留车辆的管理上做到严格规范。对保留车辆实行标识化管理,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按规定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一线执法执勤用车的号牌统一变更为尾号为“G”(赣M-xxxxG)的专门号段,并向社会公开。对管理不严、公车私用、违规借车、监督不力等行为明确追责问责规定,对“既拿钱又坐车”等踩红线、踏雷区的行为坚持零容忍,绝不姑息迁就。 据了解,10月31日动员大会召开后,全省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地各部门按照全省总体方案的要求,都已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改革进程表,细化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省直部门和设区市11月底前将形成具体落实方案报省车改领导小组审批,今年底前,全省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基本完成。同时,我省将紧跟国家政策动态,在适当时候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车改革。  上海市公车改革细则   公车改革是省钱还是多花钱?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按照新方案,中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意味着,在各省“预算账本”的三公经费一项中,“公车购置与运行费”将成为历史,这将为政府的“钱袋子”省下多少钱?   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调研数据曾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   “预计公车改革年度减少财政支出为1000亿元左右。”被称为“公车改革第一人”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如果按照我国财政支出15.16万亿元测算,公车改革大约能减少全国1%的财政支出。   不过目前究竟能省多少支出,还没人能给出具体的数字。也有专家认为,取消公车短期很有可能增加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说,按全国算可以节约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而一些地方补贴标准较高,预算支出可能不降反升。   叶青表示,有一个数据是确定的,江西新余通过一年车改的探索,公车运行经费同比减少1837万元,加上解聘322名司乘人员一年的工资福利超过1000万元,每年用于更换车辆的费用估算800-1000万元。初步估算,一年大约节省了4000万元左右。   怎样才能既省钱又防“懒政”?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啃,正是由于这是政府革自己的命,利益相关所至。胡怡建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人能算清楚公车的实际开销,公车开销不仅是“公车购置和运行”费,还包括司机工资开销等众多因素。   “公车上下班,要占用4次路面;打车,就只占用2次。”叶青认为,车改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曾有调查显示,一辆出租车的效率相当于5辆公车,而且公车的维护费用是出租车的7倍。   但是省钱背后,必须要破除“懒政”思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宋晓梧说,大中城市取消公车对办公的影响不是很大,问题在于地方尤其是县级。“现在有一种现象,有基层干部吐槽,改革后我就不吃不喝不干,拿着补贴买私货;也有乡镇书记说,乡镇离县里60多公里,一个星期要去县里开3个会,再加上下乡,一个月600元根本不够。”   专家认为,公车改革方案要有统一指导意见,但确实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公共交通网络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要作为衡量指标,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可以组建公务车队或包租出租车。   事实上,市场永远比政策嗅觉更灵敏,不少专业的汽车租赁公司已经提前行动。一嗨租车创始人章瑞平告诉记者,一嗨不仅进入中央采购的名单,也为很多地方政府提供租车服务。在深圳等地,连执法用车都通过租赁的方式完成。“租车比买车划算。政府不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投入来消耗资金,剩下后续的管理,保养等问题政府都不用管了。统计发现,一般租赁用车的效率是公车和私家车的三到四倍。”   不仅如此,租车公司等市场化力量还能成为推动公车改革落地的一分子。章瑞平说,租车能让汽车使用过程透明化,“可以看到每个人什么时候、用了什么车、去什么地方,开销是怎么来的,一目了然。”   叶青认为,政府的租车记录只要向公众公开,就可以让车改的廉政效果最大化。   改革的成效如何量化?   此轮的公车改革只是刚刚开始。“目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任务大概完成了超过一半。”叶青说,2月初,首批公车拍卖已经落槌,但这还仅仅是开始,人员消化、补贴标准等细则还需要落实,“此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讨价还价。”   不过,改革的效果该如何量化?据介绍,今年下半年相关研究部门将发布公车改革指数报告,就是希望用量化的方式,对公务车租赁、互联网租车、新能源汽车使用、海外模式借鉴等问题进行第三方学术研究,测算改革的进度、量化改革的成效。   “车改后期要关注三个标准。”叶青说,一是车补标准,在一些提前进行车改的地方,就已经出现了左手拿钱、右手坐车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要坚决遏制,按车在当地一日租金计算受贿金额;二是补偿标准,对于涉及的司机等人员要有补偿方案,例如按照聘用时间进行一年一补;三是起拍标准,绝大多数公车处于良好的状态,要根据其实际的状态决定起拍价,不能按照普通二手车进行起拍,否则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大学高考www.creditsailing.com 原文地址:http://m.creditsailing.com/JiaoYuXinWen/469529.html

上海公车改革方案和补贴标准2019年上海车改方案车补标准出台

文章TAG:上海市公务交通通讯补贴上海上海市公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