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青浦区 >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信息科科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历史沿革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信息科科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历史沿革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9 07:07:54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历史沿革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前身为1942年成立的盖氏沙眼防治所 。1951年初更名为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隶属于市卫生局。60年代初,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与上海第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成功分离出沙眼“沪114毒株”“沪125毒株”,并研究成功二种治疗沙眼药水,为上海市基本消灭沙眼做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因成功分离“红眼病”病毒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4年冠名为上海市眼病中心防治所。1995年初至1998年年中曾加挂上海市眼科医院(筹)。1998年12月更名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迁址至上海市康定路380号。在2007年市政府 “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实事项目中,共为全市3506名白内障贫困老人实施了复明手术,得到了社会高度评价。2008-2010年承担的“学龄儿童近视监测与干预项目”,为全市85000名学龄儿童建立了眼保健档案,同时开展多项近视干预项目试点,在近视防控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11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成功申报了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儿童近视综合防治-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该项目致力于更新预防近视理念,以近视预防关口前移为抓手,将在控制儿童近视发生发展方面又迈出突破性的一步,该项目得到了沈晓明市长的高度关注。2012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了核心竞争力。2012年,中心与市儿童健康基金会联手,启动了“放眼看世界”困难家庭儿童斜视免费公益慈善手术项目。2014 年,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被上海市卫计委冠名为上海市眼科医院。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历史沿革

2,近视能防能治吗一书的作者

很多近视眼患者都有这样切身体验,视力减退到1.0-0.8 时并没察觉,但之后视力却急转直下,有的人甚至戴眼镜后视力仍在0.05 以下。 在今年“第八届全国爱眼日”本市咨询活动中,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专家根据大量临床调查提出,视力减退到0.8正是危险的警戒线,如能有效地对在1.0———0.8 的假性近视眼学生进行预防治疗,使他们视力被控制或有所回升,持之以恒就有可能有效降低全市的近视眼发病率。 视力0.5以下很难恢复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小学生大约60万,中学生大约80万,大学生大约30万,大、中专生20万,总共190万。在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率为23%,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6%,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77%,学生总的视力不良人数达104万。视力不良者中90%以上是近视眼,近视眼学生大约为93万。 中心专家钟润先教授介绍,近视眼是由1.5———1.0 ———0.8 ———0.5 ———0.5 朝下发展的,许多真性近视眼也是由假性近视眼发展而来,近视眼到了0.5以下就很难恢复了。 假性近视防治效果好对学校的调查显示,学生视力在1.0——0.8 的学生占多数,这些学生因为视力没有明显下降,黑板上的字都能看见,所以对近视眼的防治不重视。调查中又发现,这部分学生因为没有防治措施,视力下降得很快,有时一个假期就下降到0.5以下。 专家介绍,人的年龄越小,眼的调节力量就越强,到40岁以后调节力显著减弱以致完全丧失(出现老花)。临床发现,青少年视力在1.0-0.8 时屈光状态仍可表现为远视、正视或轻度近视。这时加以积极的防治,对于减少近视眼新发病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门诊治疗中,专家发现对视力在1.0——0.8 的学生进行预防治疗效果很好,有的视力能够恢复到1.5。 分三档采取防治方法 由钟润先教授领衔的“青少年近视防治”课题组提出,制定对上海市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治疗方案,重点选择视力在1.0———0.8 的学生是最佳的。 根据中心多年来对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经验,采取分档防治效果好。通过扩瞳检查,视力为1.0左右,屈光轻度近视的为一档;视力0.6———0.9 ,近视度数低于-150 或以近视散光为主大于-100 的为二档;视力0.5以下,屈光度大于-300 的为三档。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对青少年眼保健资料库中的学生进行分析、诊断后分档。一、二档预防治疗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医生的检查和药品,三档以上近视眼学生定期安排到约定医院做详细检查,家长和医生可通过网络讨论治疗方案和反馈信息。应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有序管理,使学生得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时间跨度为16年,学生可以得到完全的眼保健呵护。

近视能防能治吗一书的作者

3,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成员

1968年出生,无党派民主人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世界心脏联盟专家委员会妇女与心脏疾病分会成员(中国仅1人);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计量网络(HMN)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伤害预防中国联络人和全球道路伤害研究网络(RTIRN)政策发展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科研教育、慢性病防治、基建、援建等工作;任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负责预防医学研究院日常工作。先后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付会长、常务理事。 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财务、质量管理、生物安全、菌毒种管理、五大卫生等工作。先后担任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场所卫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主任委员;中国救灾防病及应急反应专家库专家(199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期刊编委会委员;《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编委会副主编;《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编委;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净水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化妆品卫生安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农业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改水、改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国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评估员。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业务综合管理、应急与传染病管理、信息规划与管理、急性传染病防治、微生物检验等工作。先后担任传染病防治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中国救灾防病及应急反应专家库专家;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专家;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秘书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上海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检验管理、实验室管理、产业管理、健康管理、场所、产品评价等工作。先后担任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毒理学)委员;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卫生毒理)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毒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专家库专家;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委员;化学品毒性鉴定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库(毒理、功能)专家;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监测中心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营养保健科学杂志编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食品毒理学)委员;上海市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政工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分管中心党委行政管理、审计、纪检监察、安全保卫工作。 先后担任上海市卫生系统轻工技术协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成员

文章TAG: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上海市眼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