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30 14:43:46 编辑:上海天气 手机版

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

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

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

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采用新的物质;

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规范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在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安全生产的“源头治理”和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3. 危险源辨识培训效果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两种重大危险源。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一) 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 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 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 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 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 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 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4. 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3、危险源风险及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分析,我们区分了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4、危险源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载体。标准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关键是其含有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其危险有害因素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我们审核时总是要求被审核单位提供一个详细的危险源清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具体的管理实际中,有时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但有时我们却很难找到那个载体。

5.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培训

一、辨识现场存在的固有危险根源 (第一类危险源)

观察现场存在的危险根源,存在那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

1 是否有动能、势能、电能、热能、明火、噪声、粉尘等物理性根源;

2 是否有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有毒物品、腐蚀品等危险物质;

3 如果有条件,可同时识别这些根源的特性参数,包括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等参数,如电压等级、人体登高高度、物质毒性分级、噪声作业分级等。

二、辨识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根据危险根源的特性,判断其可能导致后果,即事故或健康伤害;如:

1 车辆的动能会导致车辆伤害;电能会导致触电,且会转换为热能导致火灾;噪声会导致职业病等;

2 1类、2类和3类易燃液体会导致爆炸、剧毒品会导致急性中度等;

3 如果有条件,可同时识别这些事故或伤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伤害的严重性。

三、 辨识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的触发因素和事故伤害发生过程

根据危险根源的特性,识别那些触发因素会导致事故或伤害,这些因素包括GB/T 13861规定的以下因素:

1 人的因素,如:违章进入穿梭车运行部位,导致人员被车辆撞击;人为拆除设备联锁装置,造成人员肢体接触设备运转部位;

2 物的因素,如:设备安全防护罩损坏,导致人员在设备周边工作时头发或衣服卷入设备旋转部位;登高梯台的结构损坏,造成登高人员坠落;

3 环境因素:如:作业场所通风不良,导致现场燃气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尾气浓度超标;工作现场消防通道内放置杂物,造成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不能迅速逃生;

4 管理因素:如:新员工未进行三级教育上岗,导致新员工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引发事故。

四、选用合适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

6.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培训记录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2、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又称为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蒙德分部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引导词为核心的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已经有40年应用历史。

4、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又称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上而下、一层层的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5、LEC评价法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7.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以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及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度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8. 危险源辨识培训内容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文章TAG: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危险源辨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