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上海外滩介绍,东方明珠塔豫园外滩上海的超少字简介

上海外滩介绍,东方明珠塔豫园外滩上海的超少字简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24 14:36:48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东方明珠塔豫园外滩上海的超少字简介

东方明珠塔;上海之星,亚洲之巅、 豫园;奇秀甲江南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东方明珠塔豫园外滩上海的超少字简介

2,上海外滩的简介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上海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海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1995年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延展回答外滩的风景介绍:黄浦公园黄浦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 2.城市雕塑群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3.陈毅广场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4.观光隧道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70米,2000年底竣工。5.瀑布钟"时代的步伐"即位于海关大楼正对面的瀑布钟。它镶嵌于绿色长廊之中,钟高3.5米,长2.7米,呈墨绿色阶梯状,共分十个台阶,每个台阶上装有喷水管,用电脑控制,喷泉涌出可见由一千多个水柱形成的水帘,水帘拖至阶梯,顺势而下成为瀑布。6.外滩"情人墙"俗称“情人墙”,建于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观光台其实是建造在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结构防汛墙上。空箱顶上建造观光台,它的地面是用14万块彩色地砖和花岗石铺成,观光台临江有32个半圆形花饰铁栏的观景阳台,64盏庭柱式方灯。

上海外滩的简介

3,介绍一下新外滩

观景平台更宽敞.视野就更宽敞.新外滩更美丽.总的来说很人性化.到时候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基本没变啊

介绍一下新外滩

4,外滩是什么

您好,现在这个外滩就是个地名,意义对于上海来说,就是太大了,几乎经历了上海整个历史,具体您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介绍吧,也可以看看上海外滩历史纪念馆,望采纳。。。1881年,外滩公园已经建成13年。 当年4月5日,虹口医院的华人医生恽凯英等八人路过外滩,当想进外滩公园时,却被门卫挡住。气愤之下,他们第二天给工部局的总董韬朋(Thorburn)写了一封英文信:“先生:我们都是租界的居民,而且是纳税人,想请问你有什么条文规定中国人不可以进入公共花园?”  4月20日,韬朋的回信来了。他称:“公园不大,不可能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进来游赏。门警曾得到过指示,只让文雅的衣冠整齐的中国人进入花园”。4月25日,韬朋又一次回信,说“工部局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花园的权利。”他说,工部局根据当时的英国驻沪领事温斯达致上海道台的一封信做出的这个决定。  温斯达在这封写于1868年6月20日的信中说,“这块地方(公共花园)是给在上海的外国社区的居民作为娱乐场所或公园之用”。信写了一个多月后,外滩公园于当年8月8日正式开放。然而当时的上海道台,对此并没有表示出一个“不”字。  其实,当时的上海,禁止华人入内的外国人专用场所,何止外滩公园。英国总会、德国总会等娱乐场所,从来都禁止华人入内,著名的跑马场,从1850年建的第一个,到1854年建第二个,1862年建第三个,从来没接受过华人做会员独有外滩公园激起了华人的抗议?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分析,这与外滩公园一开始宣示的名字“公共花园”有关。既然是“公共”的,是工部局修建的,它应属于整个租界的居民共有,因为所有的居民都纳了税。而那些总会和跑马场,都是会员制,所有权和经费来源都与此不同。  在《上海园林志》的资料中披露说,当年修建外滩公园,经费来源于租界内的“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  而华人的抗议,无论来自民间还是政府,主要是从两方面抗议:第一,公园占用的土地还是属于中国的;第二,公园建成后,维护的费用,也是来自工部局收的税款。  华人们的第一次抗议,没有产生什么实效。四年后,到了1885年,工部局打算扩展外滩公园。这下,华人们的抗议又来了。这次带头发难的是唐茂枝等8人。11月25日,他们联名给工部局写信:“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使用公共花园方面遭受到不同的对待是令人不满的,希望工部局想些办法来消除这种招人怨恨的矛盾”。他们指出“工部局拒绝华人入园,仅仅是从种族方面来区别,这不管以权宜之计或国际礼仪作为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唐茂枝乃是怡和洋行的买办,其余七人,或是曾经的海关总翻译,或是房地产富商,或是教堂牧师,总之都属于“上等华人”之列。  最感气恼的,是外滩公园连日本人和朝鲜人都可以进,独独中国人不能进!唐茂枝们一边抗议,一边也给出建议:可以给华人发券,允许部分“高层中国居民”入园。这次抗议得到了媒体的声援,《申报》连篇累牍发表文章,抨击工部局,上海的华商团体也为此联名上书。  压力之下,工部局只得同意花园自1886年5月4日起有条件向中国人开放,让华人凭券入园。每券限用一星期,据统计,在1889年那一年,共发了183张。  但问题并没有全解决。华人入园要凭券,洋人就不用,本身仍是不平等。但即使这样,洋人还是嫌来的中国人太多了。在1890年,管理公园的“上海公共娱乐委员会”向工部局报告说,近一年,“申请入园的人逐渐增多起来……迟来的外国观众几乎无立足之地”,报告还说,他们发现中国人在游园券上弄虚作假,更改券面日期。  这时,工部局正准备在苏州河边第三次填滩造地,扩展公园。由于上海道的反对,最后,经谈判,将苏州河边一片河滩改建为华人可以随便进的“华人公园”。1890年12月,华人公园正式开放,比起外滩公园,华人花园(今已成为一块街边绿地)设备简陋不少,环境卫生也差很多,  清末,广州荔湾居民抵制美货的新闻画《女界光明》。1905年,美国政协胁迫清政府续订华工赴美,驱逐华工的《中美会订华工条约》,在上海、广州相继爆发了抵制美货及拒约运动。1928年华人才被允许入园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上海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海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上海特征的上海景观。1995年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早晨,上海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上海外滩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外滩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外滩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畔。 它代表着上海的风景并且是一个上海的必须参观旅游目的地。 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 由于外滩所富有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外滩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辟租界前,首先划定外滩一带江面为其船只的“下锚地段”。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外滩的房屋开始时都是两层楼和三层楼。

5,上海外滩的资料简介50字左右

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我是来看评论的

6,外滩风景区的简介

由新外滩向南延伸直至南浦大桥的那一段,称为南外滩,南外滩将建成为新的金融商贸区。外滩的西侧便是一群当年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这一先后建于20世纪 20-40 年代的建筑群集各种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虽然不是由同一位设计师设计,也非建告于同一年代,但它们的建筑基调基本上是统一的,整条建筑轮廊线的处理也是协调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外滩建筑群均装上了先进的泛光照明。

7,上海外滩介绍

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外滩,我一下车,就看见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遥遥相对,象是两个人在看着对看东方明珠塔的外貌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五颜六色了。东方明珠塔一共有三个塔球,三个塔球都亮着光芒 。在197米高处是第一个大球,有10个教室那样大,有可能比10个教室还大,在250米高的地方是第二个塔球,有五个教室大,从这里用望远镜可以看见整个大上海的迷人的夜色,非常美丽,要去350米高的塔球,那可就难了,你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才能乘电梯到350米的太空舱,从这里往下看,行人和汽车就像蚂蚁一样的渺小,这体现出了东方明珠塔的高大。 金茂大厦的外貌虽然没有东方明珠塔的那样五颜六色。它的外表是那样的淳朴。但是它的内部是非常豪华的五星级的饭店和写字楼,88层是观光厅,这里比东方明珠塔要高的多,世界第三大高楼,从这往下看,行人和汽车都是微型的,芝麻一样黑黑的,这时,我的腿不由的开始发抖,因为这高楼实在是太高了,虽说我没有恐高症,但我还是很害怕, 我离开了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我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这时,夜幕降临,夕阳照着江上,雷峰塔的雷峰夕照。大江的江水不断的冲打着大坝,好象是给大坝洗澡一样,有时,江水溅到脸上,感到很舒服和刺激,好象是大江给的一个吻。

8,求上海外滩夜景介绍

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夜幕降临的时候,形状各异的摩天高楼上的灯光都亮开了,金茂大厦、香格丽拉大酒店楼顶上闪烁的霓虹灯犹如女皇的王冠,灯火阑珊,美妙的外滩呈现出迷人的风采。我见过山城重庆的夜景,山连着山,星星点点,似乎与天际相连,但外滩的夜景更让人着迷。黄浦江上来往的船只都由霓虹灯装扮起来,像宫殿、像龙船,每一艘船都形状各异,变化万千;黄浦江也变成了一条流动的丝带,江两旁高高低低、各式各样的高楼如镶嵌在丝带上的钻石。这些钻石中最耀眼的就数东方明珠电视塔了,塔呈圆锥形,由上下两个球体组成,中间由钢架支撑着。夜晚的东方明珠格外显眼,两个巨大的球体灯光闪烁迷离,不断变化着七彩的颜色,非常美丽。晚风习习在外滩散步,欣赏这美丽的夜景,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十分美丽
看外滩夜景最佳位置是陆家嘴的滨江大道,晚上8点。可以乘地铁2号线到陆家嘴站。住的地方可以网上查莫泰、如家之类的陆家嘴店、外滩店。但是不要信北外滩店,因为北外滩不是外滩。
文章TAG:上海外滩介绍上海上海外滩海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