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王陵目前发现的最著名的是妇好墓,陪葬品丰富,在发掘之前是没有被盗的。最后让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西安修地铁的那个段子,大意是修3号5号6号线时挖出了唐朝公主,大臣的墓地,而修8号线时发现了清朝一个小官的墓,然后问怎么处置,答复是让工人随便挖挖,把有价值的文物取出就好。
1、为什么发现的古墓都是一些王公大臣以及皇帝的墓,古时候县官那么多,怎么很少人发现?
其实县官的墓也屡有发现,这点如果你留意报道的话就可以得知,不过发现归发现,这些县官墓大部分被人为的自动忽略了,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古人讲究视死如生,即生前享受什么待遇,有多大荣耀,死后也要按照相同的规格来安葬。县官与王公大臣皇帝陵墓相比,犹如大江大河与小溪,身份地位悬殊太大,自然陪葬品也少的可怜,珍品更不必说基本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发掘坟墓,本质上来说是寻找珍品的,县官里面基本没有,那么发掘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算被人找到也很难引起世人的关注。其次县官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年轻时为县官,随着年纪渐长,政绩突出,官职上升,到老了肯定会以自己当官最高的官职规格来下葬,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张令璜就是从县官做起,最后做到大理寺卿的高官位置,他的墓如果被发掘可以说是王公贵族,而不会说这是一位县官的墓,
其三还和一个人的名气有关,王公贵族和帝王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历史的走向,而县官处于官场的末层,他们很少有值得流传世间的功绩,相比之下发掘县官的墓意义不大。其四规格不同,王公贵族墓地的规格远大于县官墓地的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公贵族墓保存的几率远大于县官墓,最后让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西安修地铁的那个段子,大意是修3号5号6号线时挖出了唐朝公主,大臣的墓地,而修8号线时发现了清朝一个小官的墓,然后问怎么处置,答复是让工人随便挖挖,把有价值的文物取出就好。
2、目前发现的汉墓有哪些?
太多了,说不完,就说说我了解的一些有地宫的吧,大家有兴趣都可以去玩玩。首先就要说汉阳陵和汉茂陵,这是汉景帝和汉武帝的陵寝,一个在咸阳秦都,一个在咸阳兴平,开辟了阳陵博物馆和茂陵博物馆,大家去西安的话可以从西安坐车去,其他汉帝的陵寝也有,但是没有地宫和博物馆看,只有孤零零一个土丘和一个碑,然后就是南越王墓博物馆,这个在广州市区越秀公园地铁站附近,埋葬的是西汉南越国第二任国王赵眜,但地宫实在太小,学者认为下葬可能比较仓促。
长沙的王陵公园,只有一个坑,是西汉长沙王的墓,徐州有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汉墓,埋葬的是西汉两个楚王,还有扬州的广陵王汉墓,这三个墓以山为陵,开辟了博物馆,非常壮观。还有就是河北保定满城的中山靖王和王后窦绾墓,中山靖王刘胜就是刘备的祖先,这个墓穴在山上,登山才能观看,保定定州还有中山怀王墓,也有个小地宫可以参观,这两个墓都没有多少陈列。
3、广州的南越王汉墓为什么可以被列为「20世纪中国著名考古发现」之一?
广州的南越王汉墓的发掘确实具有重大意义,马未都老师在一期节目中谈到海昏侯墓的时候,他列举了马王堆墓和南越王墓来做对比,由此可见南越王墓在考古历史中的意义有多大了,南越王墓“出奇”的地方我认为有三点:印证了历史文献,出土了珍贵文物,留下了未解之谜。先说第一点,印证了历史文献在南越王墓被发现之前,南越国只是在历史资料上有记载,《史记》上有写,《汉书》也有写,广州番禺的地方志上也有写,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考古资料可以证实这个王国的存在,
根据史料记载,南越国的创始人是赵佗,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与任嚣一起被派往岭南,也就是当时的百越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南征百越”事件。但是任嚣和赵佗攻下百越后,秦始皇却驾崩了,接着就是天下大乱,刀兵四起,一直到楚汉战争结束后建立了汉朝,此时任嚣也已经去世,只留下赵佗掌握着岭南地区,1983年6月,广州越秀区的象岗山上发现了汉朝大墓,当地考古工作人员非常兴奋,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并初步判断该墓很有可能是南越王赵佗或者是其家族成员的墓,国家文物局随后批准了南越王墓的抢救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