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之所以提到中山靖王,表面上说刘备与中山靖王的关系,实际上,强调的是刘备——王后窦绾——涅阳公主刘中礼——光武帝刘秀这个关系,这个家族是中山靖王的后人,那么刘备中山靖王的身份就确定无疑,如果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三国演义》这部书就得重写。
1、有人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刚开始怎么那么落魄?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第九个儿子,汉武帝排行第十,那么,刘备,这个正宗的皇亲国戚,为何起事前那么落魄呢?01推恩令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现推恩令,旨在减少诸侯王的封地。过去,诸侯王只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其他庶子分不到什么土地,
而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土地分配给所有儿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庶子封为列候,关键是侯国隶属于郡。如此,原来诸侯国的地盘就逐渐被中央政权蚕食了,时间越长,封国越来越小,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刘胜的子嗣非常兴旺,据《史记》记载,其儿子和支属多达120余人,而刘备的先人刘贞,正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于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侯(陆城亭侯)。
按照汉制,大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刘胜才一次推恩,其子刘贞已经凄惨到只能分得区区十里之地,更悲惨的是,他又因献祭金不合格被削去爵位。虽然刘备的祖父也曾做过县令,但早已不是当年显赫的皇亲国戚了,加上父亲早逝,从小只能与母亲靠织席贩履为生,也算是合情合理,其实,可以参考光武帝刘秀,汉景帝的七世孙,他起事之前不也是在家务农吗?要不是他重振汉室,刘备的祖父恐怕连县令都做不上。
02刘贞封地的疑问公元前117年,由于霍去病等人的力谏,汉武帝的第三子刘旦被册封为燕王,同年,刘贞被册封为涿县陆城侯。然而涿县属于燕国,既然刘贞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为何他会册封到燕国去?即便刘贞被削去爵位后,刘贞一族都没有打算返回中山,而是在涿县落地生根了,结语:刘备的祖先虽贵为皇亲国戚,由于汉武帝时代实施的推恩令,加之中山靖王刘胜子嗣较多,才传承了一代,其先祖刘贞便沦落为十里之地的亭侯,后又被削去爵位。
2、你认为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吗?
这一点大概不会有假,一是两汉皇室均有宗谱记录在案,代代相传,赫赫在目,一般百姓家族均有祠堂和家谱,遑论皇家。二是汉代是一个讲出身和地位的朝代,祖上是谁,地方官也有据可查,百姓多都知晓,三是冒充皇亲就有杀头之罪,何况冒充皇室,以刘备正人君子的名声,绝不会甘冒杀头去冒充汉家宗亲。四是曹操难道就不辩认一下真假,直接领见刘备面君,且被封为前将军宜城亭侯,
3、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对于刘备的身世,许多人喜欢津津乐道。一个贩席卖鞋的咋就自称是刘皇叔呢,居然还没有人质疑,岂不怪哉!其实,刘备的身世史书记载很清楚,也就没人去质疑,演义是小说,有意提高刘备的身份,都清楚是为了增强阅读性,也就没人去计较。至于今天,许多人分不清楚演义与史书,自己给自己弄些纠结,也就另当别论,《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胜的儿子刘贞,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所献酎金不合规定而免去侯爵,之后其后代就在涿县安了家。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都在州郡做官,刘雄曾被举荐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由于刘备的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只得与母亲卖鞋织席为生。刘备家东南有棵大桑树,枝叶茂盛,亭亭如盖,刘备小时候在树下玩耍,就说“将来一定要坐这样用羽毛装束的车子。
”他的叔父刘子敬说:“小孩子不要乱说,这会株连九族的,”十五岁的时候,刘备同宗族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跟随同郡人九江太守卢植学习。刘德然的父亲经常接济刘备,把刘备等同刘德然一样对待,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就很清楚刘备的身世,刘备的宗族也是很大的一个家族,刘备不可能冒充刘姓,在古代,姓氏是很严格的,都有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