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 > 咸宁市 > 于的文言文意思,于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于的文言文意思,于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02 11:41:25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于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动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2. 往;去 [go]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3. 取 [take]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4. 如;好像 [look]《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5. 又如:于何(如何)〈介词〉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2. 又成于机杼。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3. 又葫芦置于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告之于帝。——《列子·汤问》何有于我。——《论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than]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11. 又同于幻。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to, etc]。如:荣誉归于教练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15. 姓1.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越于诸侯。——《国语·晋语》2. 又以免于难。可以免于难。3. “於”4. 另见 yū

于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2,文言文中于的意思有哪些

于yú (1) ㄩˊ (2)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3)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4) 姓。 (5) 郑码:ADVV,U:4E8E,GBK:D3DA (6) 笔画数:3,部首:二,笔顺编号:112于yú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于於 yú 〔介〕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于yú (1)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2)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3) “於” (4) 另见 yū
1.引出动作的时间等2.表示比较3.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动词词头,无义.
查下辞海就知道了,这个很简单的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有哪些

3,文言文中 于 的主要意思有哪些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以 1.介词,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介词,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介词,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   7.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8.承接连词。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9.目的连词,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11.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12.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3.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14.动词,译为: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15.动词,译为: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16.名词。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于   “于”是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文言文中 于 的主要意思有哪些

4,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于1:到2:到3:向4:从5:因为6:比7:在8:这样(不确定)——————————————————则1:表停顿,无意2:却3:于是4:表率5:篇,量词——————————————————诸1:诸位2:(不知道)3:之于4:代词,代“庄子以好乐”——————————————————————而1:无义2:表修饰3:转折,却4:通“尔”(大概)参考一下,不是权威
于 #yú 【释义】 ①在:生于某年|位于阴山脚下。②到:于今十年|光荣归于党。③对;对于:于己无益|于人有害|忠于职守。④自;从:出于自愿|青出于蓝|取之于民。⑤向:求教于人。⑥被:见笑于人|敌军败于我军。⑦给:强加于人|献身于祖国|造福于人民。⑧比: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霜叶红于二月花。 【于是】 #yúshì 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例句〗两个同学真诚地交换了意见,消除了隔阂,于是又成了好朋友。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吰???呵酳?????嗢氺?磾?坛轊串?雟?哷亲?????????呰???摧???亯?????怀?澡??吒??驼??各皯??燚亯???磾咳熌??缃?各?酉翧?各??皯綷汴???綷??咛?????澖??? 酳亰?鋖?煪锽?哷亲?镹?????譳??聦??各矐?吵??澖??酳亰?鋖?钮??鍿憯??缇??魔?澏?緛?皯轊???魔鍷???吰粑?镠酳??鋖?咚呈吵?亰枙礛?周??喤??粑?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wū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吰???呵酳?????嗢氺?磾?坛轊串?雟?哷亲?????????呰???摧???亯?????怀?澡??吒??驼??各皯??燚亯???磾咳熌??缃?各?酉翧?各??皯綷汴???綷??咛?????澖??? 酳亰?鋖?煪锽?哷亲?镹?????譳??聦??各矐?吵??澖??酳亰?鋖?钮??鍿憯??缇??魔?澏?緛?皯轊???魔鍷???吰粑?镠酳??鋖?咚呈吵?亰枙礛?周??喤??粑?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报任安书》)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 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 编辑本段二、连词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尚书》中用得较多。可译为“和”“与”等。 例: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尚书·康诰》) 按:告诉你施与恩德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 编辑本段三、助词 1.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 例: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经·大雅·崧高》) 按: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国,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有时在表时间的词语或状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 编辑本段四、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等。 例: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审应》) 编辑本段五、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文章TAG:于的文言文意思文言文意思古文

最近更新

  • 微微一笑很倾城片尾曲,求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所有的插曲

    求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所有的插曲《一笑倾城》作词:Finale;作曲:汪苏泷;演唱:张赫、白宇、张彬彬、崔航、郑业成推广曲、片头曲《微微一笑很倾城》作词:汪苏泷、唯乙安;作曲:汪苏泷、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白头鹰,白头鹰是哪个国家的国鸟

    白头鹰是哪个国家的国鸟美国的国鸟是白头鹰,原因是白头鹰代表勇猛,力量和胜利。{0}2,美国白头鹰简介秃鹰是产于美国及加拿大的一种巨鹰。外貌美丽,性情凶猛,有“百鸟之王”之称。其实秃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定时说说怎么修改,定时说说怎么修改

    定时说说怎么修改右下角的类似闹钟直接改2,QQ定时7说说怎么删除或者怎么修改亲登陆手机QQ,动态>好友动态>说说>找到定时说说即可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3,扣扣空间怎样找到定时说说我想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频率是什么,什么是频率

    什么是频率2,什么是频率3,频率是什么4,频率代表什么1,什么是频率频率就是出现的次数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是描述振动物体往复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v表示,单位为秒-1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微信头像图片卡通,可爱漂亮的卡通头像谁有求求你了

    可爱漂亮的卡通头像谁有求求你了这个很酷。{0}2,可爱的卡通头像头像专区哇http://www.qqtouxiangzq.com很可爱很卡通的哦里面有很多滴...不满意的话,我会补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盘古和女娲,女娲和盘古有什么关系

    女娲和盘古有什么关系女娲应当算盘古的衍生品,天地开,而后创造盘古和女娲的关系就是都是传说中的某人盘古开天地后,女娲造了你的祖先没有关系{0}2,女娲和盘古的关系是什么父女关系夫妻关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荞麦馒头的做法,荞麦面怎么做馒头

    荞麦面怎么做馒头荞麦面韧性、弹性差,纯荞麦面的面筋网络包不住酵母产生的气体,所以效果不好。因此都要加一些面粉。也就解决了和面黏手的问题,外面买到的荞麦面馒头一斤面粉只加二、三两荞麦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6

  • 家有开心果,弟弟是我家的开心果是不是比喻句

    弟弟是我家的开心果是不是比喻句我弟弟是我的开心果mylittlebrotherismyjoy.是比喻句,只是其中没有比喻的词语,暗喻的那种比喻句。2,家里的开心果是谁为什么家里的开 ......

    咸宁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