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失去一个小小的徐州牧,换来的是蜀国皇帝。虽然刘备不在荆州,荆州出了多少兵,荆州城还剩下多少人,他不会不清楚,这两个方面,虽然让蜀军占领汉中,却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分析完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接下来再说说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这三次中,前两次是实力不足,同时也没有重视孙权这个对手,逐步失去了荆州。
1、三国蜀国为什么遇东吴必败?湘水之盟失去荆州东边三郡,襄樊之战后荆州全失,夷陵之战几乎全灭?
蜀国总是败于东吴,一个原因是实力不够,另一个原因是对东吴不够重视,轻视了这个对手。湘水划界刘备拿下成都后,孙权找刘备要荆州,刘备敷衍孙权说得了凉州再还荆州,孙权当然不信了,也不跟刘备商量了,直接往荆州南三郡派官,结果全被关羽给哄了回来。孙权也毛了,直接让吕蒙带兵去抢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直接给长沙和桂阳太守各写了一封信,这两个郡直接望风而降。
只有零陵太守死扛不降,这时刘备已经带了五万兵马来到公安,派关羽抢三郡,与鲁肃在益阳对峙。孙权要吕蒙放弃零陵,去支援鲁肃,但是吕蒙不甘心,对零陵太守一顿忽悠,还是把零陵给骗到手了。刘备一下子就丢了荆州三郡,之后因为曹操进入汉中,刘备慌了,跟孙权议和,来个湘水划界,平分荆州,才没有打起来。最终刘备手上只剩下西边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最初刘备入蜀,就带了一部分荆州步卒了。后来诸葛亮,赵云,张飞又带了一批人入蜀,基本上已经把荆州给掏空了,要将没将,要兵没兵的。荆州但凡有实力,吕蒙也不至于几封信就轻松拿到三郡,关羽也是嚣张的很,无视孙权,赶走孙权派来的官吏。不高兴把他们给稳住,好吃好喝的招待,先稳住他们,再积极备战也行啊,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就不说了,一方面确实是关羽本身性格上的缺陷,轻信陆逊的鬼话连篇,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实力不够。
关羽打樊城,中间水淹七军,打了个漂亮的胜仗,俘获于禁几万降兵,打出了气势,但是实力仍然有限,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是远远不够的。不然关羽也不至于留个空虚的荆州,还去抢孙权的粮草,关羽面对巨大胜果,仍然想着扩大胜果,拿下樊城。他自己心里也有谱,知道樊城不好打,所以找刘封帮忙,但是被刘封拒绝了,关羽又不舍得放弃,仍然坚持打樊城。
除了关羽对孙权的戒心不够,刘备似乎也对孙权没任何戒心,虽然刘备不在荆州,荆州出了多少兵,荆州城还剩下多少人,他不会不清楚。半年时间,什么都能搞清楚,也有足够的时间派人守荆州,估计刘备打败了曹操,关羽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心理过度膨胀,忽略了孙权的威胁。这一仗,荆州只要有足够的实力,或者对东吴足够重视,都不至于惨败,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刘备亲征东吴。这次刘备的实力倒是够的,双方实力是差不多的,但是刘备还是太过轻视东吴了。孙权拿下荆州后,就知道刘备会找他麻烦,找刘备议和的同时,东吴也在积极备战,同时向曹丕称藩,稳住曹丕,算的是准备得相当充足的,刘备御驾亲征,士气倒是够的。但是准备的太匆忙,又听不进任何意见,一意孤行的伐吴,
手下又没靠谱的谋臣,能战的武将,一步一步进入陆逊布置的口袋。陆逊退出山地,据险而守,刘备部队在山地又施展不开,攻不破陆逊的防御。最后在对峙中露出破绽,被陆逊反戈一击,刘备戎马一生,但凡有一点重视陆逊这个对手,也不会侥幸去露出这么个破绽。连曹丕都能看出问题,刘备难道看不出?当然,刘备也有可能确实是老糊涂了,
这三次中,前两次是实力不足,同时也没有重视孙权这个对手,逐步失去了荆州。夷陵之战中,刘备终于拼凑够了实力,最后还是输在对东吴的认识不足,刘备知道据险守汉中,最终让曹操不战而退。面对陆逊对自己用这招时,攻不进去也不知道退兵,真的是太过轻视东吴了,整个三国给人的印象,蜀汉似乎从没把东吴放在眼里,有点夜郎自大的感觉。
2、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失掉南郡和公安,其他荆州州郡是怎么失去的?
《三国志吕蒙传》: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公元219年11月,孙权命令吕蒙等人偷袭蜀汉荆州属地,吕蒙率军到达寻阳(今湖北黄梅、武穴及江西九江一带),将手下的精兵埋伏在大船之中,并让士兵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摇动船橹,还有人打扮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设在长江边上用来防备东吴的哨所,关羽根本不知道东吴出兵,吕蒙率军一直到达南郡,士仁与糜芳先后投降了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