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周公祠现在的荐福庵是周馥祠堂中的一个小庙一个坐落于河东区,是直隶布政使周馥的祠堂;另一个坐落于红桥区,是天津总兵周盛传的祠堂。一座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往往能从老地名中找出线索,就像天津的城市发展一样,天津现存地名中有很多以祠堂命名的地方,比如李公祠大街、周公祠西街、张公祠前街、马公祠胡同等。
1、天津有哪些以祠堂命名的地方?
一座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往往能从老地名中找出线索,就像天津的城市发展一样,天津现存地名中有很多以祠堂命名的地方,比如李公祠大街、周公祠西街、张公祠前街、马公祠胡同等。这些祠堂建筑现今虽已湮没不存,但借着此题,我还是翻阅一些今晚报的资料找到了他们的记录,下面就为您展开详细说说吧,李公祠与李鸿章燕王扫北,大批安徽籍士兵及家眷聚居天津,屯垦戍边,成为天津移民的基础。
当年,李鸿章奉调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率领淮军驻防天津,清朝后期的天津就成了淮军的大本营,这些祠堂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李公祠即李鸿章祠堂,原名李文忠公家祠,位于河北区天纬路李公祠西箭道4号,1905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持修建,后曾为天津市五十七中学校址。祠堂原建筑虽已不复存在,但李公祠大街的街名却指明了原祠堂的大致方位,
两座周公祠现在的荐福庵是周馥祠堂中的一个小庙一个坐落于河东区,是直隶布政使周馥的祠堂;另一个坐落于红桥区,是天津总兵周盛传的祠堂。周馥,安徽建德人,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多年,在北洋海军、武备学堂、天津电报局及开平煤矿创办过程中均有作为,是洋务运动后期的操盘手。坐落在红桥区三条石附近的周公祠,系纪念清末提督周盛传而建的,
现今已无存,但河北大街附近“周公祠西街”这个老地名,却昭示着前贤功业。聂公祠与聂士成原聂士成祠堂聂士成雕像聂公祠是清末直隶提督聂士成祠堂,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坐落在红桥区博物馆街5号,砖木结构,清代建筑风格,聂士成在八国联军攻陷大沽时被迫率部退至八里台一带,被敌军重重包围。他身先士卒,挥刀督战,坚守八里台桥,与敌军激战三个小时,最后中炮阵亡,英勇捐躯,
2、天津简称“津”,津的本义是什么?
要想弄明白“津”的本义就要先弄明白津的字形会意和读音来源。津(谨)是由水“氵”和聿会意而成的字,“氵”指水,这里江河;下面分析下“聿”的本义,知道“聿”的本义,就容易理解“津”的本义。聿(驭或语yù)从聿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手握书写工具,刻录记事符号的过程,当时书写都是将文字刻录在甲骨或青铜器上,不可能用竹和毛做的笔,到篆书开始用软体笔(毛笔)开始。
隶变楷化后,聿是由“彐”、竖“丨”和“二”组成的字,“彐”指示手握持书写工具(毛笔)的中间;“丨”表示书写用的毛笔;“二”表示天地、阴阳、上下等。这里指示聿可记录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以及行为规范,借“驭”声寓意用手驾驭笔来书写春秋;或借“语”声表示聿可以记录语言。聿为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筆,聿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律、肆、肇、肄等。
在这里是以“手持笔杆挥动写字”为参照,表示手持撑船篙划船,撑船渡河如写字,要心中有数,要掌握水流速度、水流方向,以及船的承载能力等。借“谨”声表示划船渡河要思考严密谨慎通过,所以,津的本义为计划周密谨慎渡河的过程,引申1.渡口;2.过渡;3.唾液(渡口有吞吐货物的功能,故借以表示口液);4.润泽;5.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