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商丘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招商亲商氛围,有效聚集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商丘,可以期待,五至十年之后,商丘极有希望从人口流出变为人口流入城市,到那时商丘的就业岗位与外来务工人员会越来越多的。睢阳有很多名胜古迹,商丘古城、燧皇陵、帝喾陵、阏伯台、中国商文化博物馆、微子祠、文雅台、宋国故城、应天书院、张巡祠等其中商丘古城与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1、如何评价商丘在河南省的地位?
作为一个商丘本地人,可以说对商丘还是非常了解的,那我就从一个本地人的观点全面分析一下商丘市在全省的地位。商丘市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可以说是作为河南东大门的存在,因为地处豫东平原,所以当地都是以农业为主,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商丘市因为是一个农业大市,所以说也是一个人口大市将近900万,正是因为人口多经济总量也比较高,在省内处于第7位,但也只是经济总量高,如果一人均的话,2016年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二,2017年前三季度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三。
2、在商丘务工的外地人越来越少,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看法,一是商丘户籍人口960多万,城市工业不发达,缺乏大型中型企业吸纳就业人口。农村人多地少,平均每人仅一亩左右耕地,剩余劳动力较多,据有关部门统一,在户人口流入外地在市处务工者达250万人。因此,商丘由于自身经济不发达,剩余劳动力多,基本属于人口流出城市,外来务工者人数极小,
二是由于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又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人流物流畅通,商贸业比较繁华,投资兴业条件较好。因此来商丘的外地人员一类是外地客商与管理人员,另一类是商贸业,餐饮业务工人员,总体来看,在商外地人员数量不大,基本稳定。三是商丘外来务工人员从表面上看确实有一定减少的趋势,这主要因为一方面疫情影响,有些餐饮业恢复较慢,刚有恢复势头又遇到疫情反弹,外出就餐人员减少,因生意不太景气。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与电商两种打击强设很大,使商业店铺生意冷清,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外地人较集中的两个行业用工量减少,就显得外地人越来越少了。总之,商丘位置优越,又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最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外来投资客商不但没有减少,而是不断增加,只要商丘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招商亲商氛围,有效聚集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商丘,可以期待,五至十年之后,商丘极有希望从人口流出变为人口流入城市,到那时商丘的就业岗位与外来务工人员会越来越多的。
3、商丘在河南怎么样呢?
从安徽砀山站,沿着陇海线铁路继续向西北前行,只需要65千米便来到了商丘,商丘距离徐州也只有150千米。河南商丘是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交汇处,连霍高速也贯彻全境,商丘市是全国性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丘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腹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是中华文明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历史上曾多次被洪水淹没,屡次重建,
商朝人热衷商品交易,商人的“商”这个字,都是从商朝这里发展出来的。商丘市地貌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历史上淮河多次受到黄河侵扰,睢阳区是商丘市的中心城区。三皇五帝之首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睢阳区是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魏晋梁国、宋朝等历史时期的都城,燧人、颛顼、帝喾、姒相、商汤、微子、刘武、元颢、赵构等先后在此建都立国。
睢阳有很多名胜古迹,商丘古城、燧皇陵、帝喾陵、阏伯台、中国商文化博物馆、微子祠、文雅台、宋国故城、应天书院、张巡祠等其中商丘古城与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阏伯台应天书院有些古迹年代太久远,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重建的了,我这里要重点说说张巡祠,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壮的史实。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以一介书生身份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