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到底还有多少个小国家,其实是个未知数;是不是有100多个,也说不好。有说一千二百个左右的;有说八百个左右的;有说四百个左右的;有说一百多个的;有说七十一个的,既然他们被称为“战国七雄”,当然要有“被”称雄的群体环境,就是要有“不雄”的国家作为对比陪衬。
1、战国时期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你认为“战国第八强国”是谁?
战国时期共有约20个诸侯国,“战国第八强国”我个人认为是宋国。【除了战国七雄以外的其他主要诸侯国】在春秋战国东周时期,当时间从春秋走到了战国阶段,韩魏赵齐楚燕秦这七个国家成为历史大舞台的主角。不过,除了以上七个大国外,鲁国、卫国、郑国、越国等国家也曾在战国的舞台上亮相,尤其是地处中原的宋国,更是成为大国争抢的焦点。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从宋康王说起,也要从宋康王终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宋国的短暂。【宋康王在位时期,宋国开始崛起】当时宋国的国君,宋康王也被称为宋王偃、宋献王,是宋剔成君的弟弟,在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并在即位十一年后自立为王。对于宋王偃这个人,历朝历代的儒生和史学家将其树立为君主的反面例子,比如射天笞地、夺人发妻、射杀谏臣等事迹来印证宋王偃的“桀宋”恶名,
不过,在亚圣孟子看来,经过两次进入宋国后,发现宋王偃实行的是仁政,所谓“重礼爱民,德泽天下”。两种矛盾的观点下,至少能说明宋王偃应当是个个性张扬、富有反传统意识的君主,所以宋国在他的时期开始崛起。【宋国领土在此时达到巅峰,成为了战国第八强国】在战国七雄早期,这个时候,宋国的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统治区域包含如今的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从而成为方圆八百里的强国,
尽管在面积上略低于九百里的韩国,但是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宋国都要盖过韩国一头,所以有着“五千乘劲宋”的称呼。对于这位战国第八强国,秦国起初采取了拉拢态度,希望借助于宋国来牵制齐国、楚国等国家,由此,秦国、赵国、宋国在战略上结成了同盟,与此相对应的齐国、韩国、魏国则走到了一起。从中可以看出,在战国中期,宋国一定程度上成为左右战国格局的重要力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宋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宋国的巅峰时期比较短暂,后来被齐国灭了】宋国虽然很快就崛起了,但是遗憾的是,宋国的巅峰实在太短暂了。和战国初期的魏国一样,四战之地的宋国没有战略上的伸缩空间,更是成为大国眼中的要道,宋国不仅交通便利,其陶邑当时和大梁并列的两座商业中心。对于宋国东边的齐国,早就想动宋国这块肥肉了,
但是,宋王偃也不是吃素的,两次打退了齐国的军队。直到苏秦的鼓动下,齐闵王第三次攻打宋国,与此同时,宋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持续恶化,而秦国和赵国想要救援,却无奈远水难解近渴。于是在公元前286年,宋国在内乱和外敌的夹击下,国破君亡,从此宋国就不复存在了。【结语】综上所述,所以我认为“战国第八强国”是宋国,
2、山东境内在春秋时期有齐、鲁、曹、滕、卫五国,为什么后来单单简称鲁?
山东在春秋其实还不止这五国呢,有莒县的莒国、莒南的向国、莱芜的莱国、邹城的邾国、薛城的薛国、滕州的小邾国、郯城的郯国等等,甚至到了战国,越国、楚国也延伸到了鲁国。如果按照国力来看,鲁国当然不如齐国、越国、楚国,而且还被楚国灭了;不过越国、楚国虽然进入了山东,但山东并不是其统治核心区域,那么说起来,其实齐国也是很有资格的,可以说山东大部分是它的。
那为什么偏偏要简称“鲁”呢?主要还是鲁国出了两位大人物:一个是周公,一个孔子,虽然齐国的吕尚和管仲也是大人物,但影响力比周公和孔子差距太大。虽然吕尚在民间的知名度比周公更高,毕竟是《封神演义》的男主角嘛,但是周公在历史上比吕尚重要太多,因为有“周公制礼作乐”的说法,传说是他发明的西周礼乐,而这又是孔子最推崇的,所以周公和孔子在两千年的儒家社会里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么论影响力鲁国给后人遗产自然在齐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