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湖北简称为鄂,湖南简称为湘,之所以两者都没有简称为楚,主要原因是楚的范围太大了。关于湖北、湖南简称的问题,一直是两个地区人探讨的热点,尤其是湖北地区,很多人认为应该简称为“楚”,因为楚国最鼎盛的四百多年都城在湖北荆州,所以历史上楚文化主要以湖北为中心,当前湖北很多名称都带有“楚”,比如楚商、荆楚X、楚天都市X。
1、湖北和湖南都曾属于楚文化范围,为什么却简称为“鄂”与“湘”?
关于湖北、湖南简称的问题,一直是两个地区人探讨的热点,尤其是湖北地区,很多人认为应该简称为“楚”,因为楚国最鼎盛的四百多年都城在湖北荆州,所以历史上楚文化主要以湖北为中心,当前湖北很多名称都带有“楚”,比如楚商、荆楚X、楚天都市X。实际上湖北简称为鄂,湖南简称为湘,之所以两者都没有简称为楚,主要原因是楚的范围太大了,
我国所有省份简称中,很多都是传承自古国名、古州名,比如山西的晋来自晋国,山东鲁国、福建闽国、河北冀州、河南豫州,从这一点来看,将楚用作简称也无可厚非,但其实单独拿出任何一个省份都不足以覆盖整个“楚”。楚国鼎盛时期不但包含现今的湖北、湖南,也包含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的部分地区,文化影响范围更是到达广东、云贵一带,所以任何一个省份用“楚”都有可能产生非议,
这就像当下我国高校改名是一个道理,很多高校改名过程中常引发兄弟院校不满,因为改的名称范围太大,很容易引起校史误解。很多人可以能会说,一个简称而已,牵扯没有那么深远,其实不然,一个省份的发展不仅仅包含经济,也包含地域文化,如果关系到自身文化的简称用在了别的省份,无疑会使自身文化失去灵魂,如果楚用在了湖北,那湖南的楚文化就很容易被忽略,反之用在湖南,相信湖北也是会有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湖北简称为鄂,而之所以使用“鄂”字,解释起来比较复杂,有人认为是源自湖北境内的“古鄂国”,也有人认为是源自湖北东部的“古鄂州”,这两种说法牵扯的历史、地域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个人更认为是源自“古鄂州”,古鄂州是指当年的武昌地区,后来古鄂州在不同朝代逐步分成更小的区划,衍生出新的武昌、现鄂州等,简单讲就是可以将现在的湖北中心武汉看作是古鄂州,所以简称为鄂。
至于湖南简称为湘,原因就比较简单,与湖南湘江有关,湖南有“三湘四水”的说法,全流域主要由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河流组成,其中湘江流域所覆盖的城市、人口最多,最能被看作是湖南的母亲河,所以湖南简称为“湘”理所当然。而且,湘江古称湘水,在湖南省正式命名之前,湘水就已经存在,且名称中的“湘”一直未曾改变,所以湖南为湘、湘为湖南都说得通,
最后,关于“楚”作为省份简称,其实只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不能因为某一地区是古国主要传承地就一定要用此名为简称,如果存在这种意识,那是不是代表河南也可以简称为“华、夏”。至于在湖北地区很多事物都是以楚命名,更多是一种文化情怀,与简称没有关系,而且“楚”在湖南也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地方,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2、湖南和湖北以前叫什么名字?
谢邀湖北和湖南,人杰地灵,在我们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到了近代以来,历史地位突显。清朝末年,湘军横行天下,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被誉为晚期三大名臣,辛亥革命,湖北武昌首义,撼动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共和国开国人物湖北湖南居多,一,湖南。湖南位于洞庭湖以南,在湖南境内,发现了四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证明人类在湖南生存的历史很久远。
一万年前有种植稻谷迹象,五千年期湖南先民开始定居生活。原始社会称之为三苗、百濮、扬越,在夏、商、西周时期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称之为苍梧、洞庭二郡;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推行郡县制,在湖南设黔中和长沙两郡;西汉初年,称之为长沙国,汉武帝之时改为荆州刺史统辖范围;三国时,属吴国荆州,设荆州五郡;西晋时又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南北朝时代,南朝将其分属为荆州、湘州和沅州;隋灭陈之后,天下终归一统,隋文帝在湖南设八郡;唐代宗时期,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行政区划上有“湖南”一词,后期虽几经变更,但“湖南”之名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