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改名为黄山的三十多年,徽州文化毁了大半。多年前,小平同志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并说“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要成为最富的地方”,经济落后的徽州地区迎来了一次大变革,为了打好黄山的旅游牌,将徽州改名为黄山,而这时的人们看到了改名带来的福利,却没有想到改名给徽州的沉重的打击——现在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有多少知道家乡的繁荣文化与深厚底蕴。
1、为什么徽州改名为黄山了?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徽州地区改为地级黄山市,原徽州六县之一的绩溪则划归给宣城。现在黄山市的辖区,大致相当于原徽州府的歙、黟、休宁、祁门四县,尽管现在黄山市还有一个“徽州区”,但是其辖区也只是原来歙县的几个乡镇,并不能等同于曾经的徽州。可以说并不仅仅是改名字,也更改了辖区,这这并非是毫无根据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许多地方为了使旅游可以带动经济,纷纷将历史悠久的行政地名改为辖区内的知名景区名,徽州改黄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有湖南省的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四川南坪县改为九寨沟县。其实一个地区的风景名胜地知名度提高,并不一定要依靠景区名代替行政名,曾经,明代的大文豪汤显祖就在其《游黄山白岳不果》中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其中,白岳是歙县另一个名胜地齐云山,其中的“黄”就指的是黄山,可见那时候黄山已十分知名。不过改名字这件事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气息,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安徽的省会都在安庆,安庆和徽州、池州、宁国等府在长江流域,所以当时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南部。出于战略考虑,新中国成立后,处于江淮之间的合肥转而成为省会,
在文化上的影响就是淮河流域的文化似乎占了主流。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其实相差实在不小,曾经就有一个段子,说晚年胡适曾经滞留在纽约,当时合肥籍的唐德刚成为了他的入门弟子,唐德刚之后在自己的书里面曾经提到过,合肥的饮食、民风以及语言风俗其实与胡适的故乡徽州绩溪有很大的不同,而胡适对他则常常提到“我们家乡”。
2、黄山真会改名回“徽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