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城市排行榜2020gdp
有很多的排行榜,侧重点各不相同。以GDP排名如下:
“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于2021年5月21日在北京出炉。榜单显示,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1万亿元,占全国GDP(101.60万亿元)的70.68%,百强城市俨然是中国经济的主战场。
其中,北京、上海高居前两位,综合分值分别为94.72和90.31。位居第三至第十位的依次是深圳(82.14)、广州(80.36)、杭州(77.27)、南京(76.91)、苏州(74.52)、成都(72.23)、武汉(70.55)和无锡(67.40)。
2. 全国城市排行榜2022gdp
大同之大胜在底蕴,经济之差趋于现实。
大同曾几何时,大同的山西第二城是名副其实的第二城,无论经济、市区面积、综合实力皆是如此。然而随着能源经济的衰弱,随着耿拆拆的离去,大同往日的荣光逐渐暗淡。
在没有新兴经济形成新老交替的情况下,其煤炭等支柱产业也走向了下坡路。经济第二城的交椅拱手相让。其实有相似问题的还有太原,但太原毕竟是省会,会把更优质的资源以及招商引资布局与此。因此太原保留了竞争力,而大同的经济则开始落寞。
2019年各地GDP数据出炉之后,大同的经济增速几乎可以对标太原,然而成绩并没有像网友预期的那样反超晋城,依然排在第八位。GDP规模从八十年代相当于太原的近七成,到如今只有太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省内经济竞争力逐步走弱。
反观长治、运城、吕梁等,曾经在省内几乎是没有任何实力跟大同叫板的,但如今随着经济体量的反超,这些城市取代大同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但为什么大同依然是第二大城市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同在设市初期就是以山西第二大城市来建造的,城区规模布局以及城区人口都要高于太原以外的其他城市。之后耿拆拆在大同大兴土木、扩张市区,大同的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人口城区化也进一步提升。
因此大同虽然经济没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但城市规模、城区人口规模以及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依然是稳居山西第二。只要底蕴尚在,未来重回第二依然指日可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山西除太原以外的其他城市GDP规模差距都不大。相比于东部城市动辄几千亿的差距,山西各市只有几百亿的差距,大同虽然第八,但是与第二名的长治也只有300亿的距离。如果能够在接下来几年找对发展方向、找到新的产业支柱,抹平300亿的差距并非难事。看看吕梁的增量吧,一年就有近百亿的规模,因此山西各市之间的座次变化真的是每年都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大同重回第二依然有希望。
3. 全国城市排行榜生育率
第七次人口普查出炉了,河北省总人口7461万人,较2010年底的7185万,增长276万人,增幅3.84%.
保定和石家庄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石家庄1124万,比10年底增长108万人,增幅10.63%
廊坊增幅最大25.23%.从436万增长到546万。
邢台增加1万人,从710万到了711万,增长0.18个百分点
张家口,承德,衡水负增长,分别减少23万、12万、13万。
大城市的资源聚集效应显著,北京吸引了张家口,承德人口外流,其他省份进京人员在廊坊居住人口增多。
4. 全国城市排行榜2021综合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对全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进行排序。其中上海、深圳和香港位列经济竞争力前三强,香港、深圳和台北位列可持续竞争力前三强。
2021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位列榜单前十强,与上年排序基本没有太大改变。综合经济竞争力“南高北低、南升北降”的趋势依旧延续。
在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中,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苏州、南京、厦门位列榜单前十强。其中深圳表现不俗,分列两份榜单的第二名,充分展示了深圳各方面的综合城市竞争力。
5. 全国城市排行榜前十名
上海 1237.85平方公里 2428.14万
2 北京 1469.05平方公里 1865万
3 重庆 1515.41平方公里 1540.88万
4 广州 1324.17平方公里 1352.36万
5 深圳 960.45平方公里 1343.88万
6 天津 1151.05平方公里 1303.84万
7 东莞 1194.31平方公里 956.08万
8 武汉 812.39平方公里 934.7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