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家中出现过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要对其生活居住过的环境及所使用过的物品,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或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或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四、主动监测 主动报告
每天早晚测量体温,主动报告任何不适身体状况。
6. 地区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来浙返浙人员: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对需持核酸检测报告离开地区、全域核酸检测地区、有涉疫风险的交通枢纽来浙返浙人员,参照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入浙时需核验2天(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证明的,就近引导至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纳入14天日常健康监测。
低风险地区来甬:可凭健康码、行程卡正常通行,非特殊情况无需核验核酸检测报告。
7. 地区风险管理的基础
第一条 为预防、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括动,教育、管理、挽救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维护社会治安,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重点人口是指有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治安嫌疑,由公安机关重点管理的人员。
重点人口管理为公安机关内部掌握的基础工作,严禁对外泄露。"重点人口"为公安机关内部用语,严禁对外使用。
第三条 有下列行为嫌疑的人员应当列为重点人口:
(一)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
1、有从事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投敌叛变、叛逃等活动嫌疑的;
2、有参与动乱、骚乱、暴乱或者其他破 坏活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嫌疑的;
3、有组织、参加敌对组织嫌疑,或者有 组织、参加其他危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组织活动嫌疑,或者与这些组织有联系嫌疑的;
4、有参加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嫌疑的;
5、有故意破坏民族团结,抗拒国家法律 实施等宣传煽动活动嫌疑的;
6、有从事间谍或者窃取、刺探、收买、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嫌疑的;
7、有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
(二)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
1、有杀人、强奸、伤害、拐卖妇女儿童 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嫌疑的;
2、有抢劫、盗窃、诈骗等侵犯公私财物 嫌疑的;
3、有放火、爆炸、投毒,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或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等危害公共安全活动嫌疑的;
4、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嫌疑的;
认有参与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活动或者参加境内黑社会性旗的组织及犯罪团伙嫌疑的;
6、有伪造、变造货币、国库券及有价证券或者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货币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活动嫌疑的;
7、有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贷款或者进行金融票据、信用证、搐用卡、保险诈骗等金融诈骗活动嫌疑的;
8、有经常聚众赌博或者聚赌抽头嫌疑的;
9、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活动嫌疑的;
10、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嫌疑的。
第四条 下列人员应当列入重点人口管理:
(一)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
(二)因故意违法犯罪被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满五年的。
第五条 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由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逐人整理列管(撤管)材料;填写《列管(撤管)重点人口呈报表》或者《派出所工作对象信息登记表》,经公安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报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审批。
对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嫌疑的重点人口的列管与撤管,经公安派出所领导集体审核后,由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核报地市公安处、局审批。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负责重点人口日常管理工作,户政 (治安)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工作,有关业务部门应当协助做好重点人口管理工作。
第七条 重点人口管理以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为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点人口由现住地公安派出所管理。
第八条 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芒应当通过人口调查、特种行业和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案件查处、群众举报、档案材料清理、情况信息通报、治安耳目提供等工作及时发现和列管重点人口。
第九条 重点人口管理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要紧密依靠群众,严格掌握政策,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