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河南省,历史悠久,名山名景,感觉不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河南省,一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名城最多,文物古迹最多,历史名人最多,姓氏根源最多的历史文化名省,总之,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众多,交通重要,地理优越,经济发展较快,后发优势很大,是一个大有潜力,大有希望的省份,中原大地一定会快速崛起,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与经济发达的强省。
1、外省人如何评价河南省?
外省人如何看待河南省?我也是60后,我一直就觉得各地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本善良,与地域无关,我可以用我个人的经历,说一下我与河南的渊源。我觉得河南省,历史悠久,名山名景,感觉不错,我老公是个军人,我第一次去部队,家属院全国各地都有。大多军嫂都豪爽,见到我就问:你是谁的女朋友,生女儿那年,我在部队住了一个月,在那过的年。
小河南是一个小战士,他老跑我家看我女儿。我说的是大河南家嫂子,不认识她就送我她做的菜,非常热情,印象中孩子穿得好像不太洋气,有点土。我女儿有个好同学,家是河南的,父母做小生意。孩子性格挺开朗,后来回河南,我同事也有一个男孩子,家在河南,研究生考入我单位。工作认真又踏实肯干,还挺节俭还升了职。也去过河南游,
我觉得把人分地域,以点代面,那才不可取。我2003年,在QQ上认识三个河南小伙子,他们干装修设计,特别幽默有趣。曾经问过我:姐,你对我们河南人怎么看?我说:挺好的呀,你们几个不就是又阳光、又自立,我觉得就挺不错。网喷是不少,以点代面,信口开河,自以为是,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公正一点,心态平衡一点,善爱一点,格局大一点。
2、有人说河南省内最被低估的城市是“三门峡”,你怎么看?
一个地方的发展前景,有许多经济社会指标可以预测,同时要看国土资源优势,又要看人口聚集程度,还要看周边城市影响,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但感情代替不了事实,如果我们依然留恋故土,想让儿女在这里发展,就会耽误了孩子的前途。我是三门峡市的退休干部,当然希望发更多的退休金,唱衰三门峡,对我乃至全家,实在没一点好处,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哪怕心疼的滴血,也要实事求是。三门峡在全省的排序靠后,没有发展潜力,永远停滞在五线城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是它的地理位置局限,90%是山区和黄土高原,这里适合农耕文明成长,不适合工商文明发育,承接产业功能转移,即没有广阔地域,又没有人才基础。农业的人口承载力非常有限,比较效益永远低于其它产业,
二是矿产资源枯竭,经济缺乏后劲。三门峡是典型的资源性城市,所谓一黑一白一黄(煤炭、铝矾土、黄金)拉动了三门峡的短期辉煌,现在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能否成功,影响因素太多,经济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三是常住人口锐减,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市长住人口200万出头,十年间减少了近20万,相当于10%。多么可怕的数字!而且人口生育生平还在降低,流失程度还在加速,深深让人忧虑,
如果没人,一切都无从谈起。四是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发展前景,运城、渭南两个城市,均是我市人口的两倍,同属河南的洛阳是我们的三倍还多,而且他们工商业产业聚集度要高于我们,洛阳为省里副中心城市,渭南和运城都有传统和新兴产业支撑,会对我们的人口、技术、资本有虹吸作用。洛阳和西安的人口增长,有许多三门峡的劳动人口和学生,
资金流向自不待言,营商环境影响,阻碍了投资兴业热情。五是我市交通建设,确是盛世隐忧,在短期内,浩吉铁路、呼北高速、新310国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给我们带来一些效益,包括一些生态治理项目,更偏重于治理而不是侧重发展。长期来看,不能带来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三门峡会成为过桥过路地带,人流物流呼啸而去,连一杯水、一碗饭的钱也没得赚,
3、如何评价河南这个省?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河南省,一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文化名城最多,文物古迹最多,历史名人最多,姓氏根源最多的历史文化名省。二是地处中原大地,高铁高速四通八达,黄河淮河贯穿东西南北,拥有全国重要国际机场与航空物流港的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三是全省人口超亿人,全省各级各类在校生2677万人,每年高考考生超百万人,以上均是全国第一的人口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