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都是关羽失败的原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表面原因,关羽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是自大。在关羽战败前陆逊曾经写信给关羽,极力的吹捧关羽,这就使得关羽放松了对东吴的防备,最终让吕蒙成功偷袭了荆州,如果关羽退兵回到荆州,那么东吴绝对没有机会这么容易攻占荆州。
1、失荆州,真的是关羽大意吗,还是另有原因?
对此问题,毛泽东早有评价。说关羽大意失荆州,那是戏说,是民间版本,并不能让人信服,其实,任凭你关云长再小心,丢掉荆州是必然的。为何如此说呢?毛泽东曾经说过,蜀国的灭亡,首先误于隆中对,看来,是战略上出了问题。《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说,如果时机成熟,就让刘备率军出蜀,进攻陕西,另外,命一上将带领荆州将士向宛洛出发,两路夹击曹魏,这样就能成就霸业,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说,千里之遥,而两分兵力,不但无法呼应,还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其次,东吴收复荆州,早有预谋,是志在必得,凭关羽那点人马,根本守不住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荆州,荆州地处长江,汉水上游,如果顺流鼓捣而下,那江南就危险了。所以,关羽驻扎荆州,就如在东吴头上悬着一把剑,让孙权寝食难安,于是,在东吴君臣的密谋下,一步步实施了夺取荆州的计划。
第一步,先向曹魏称臣,为夺取荆州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吕蒙称病离职,让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陆逊代替自己,陆逊很谦卑地讨好关羽,让关羽放松了警惕。第三步,让士兵乔装打扮成商人,夺取了湘江沿岸的烽火台,最后,安抚关羽手下将士们的家人,瓦解了关羽军队的军心。关羽北上伐魏,是为了策应刘备进攻汉中,刘备占领汉中后,关羽应鸣金收兵,及时回归,据险扼守,才是上策,
2、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关羽大意吗?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襄樊战役期间关羽一度打得曹操想要迁都,吓得孙权睡不好觉。不过关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为人骄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为没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最终曹操和孙权联合起来进攻关羽,导致关羽战败被杀。在关羽战败前陆逊曾经写信给关羽,极力的吹捧关羽,这就使得关羽放松了对东吴的防备,最终让吕蒙成功偷袭了荆州,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不过一些历史学家表示,关羽丢失荆州并不仅仅是因为大意,还和当时的实力对比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攻击关羽的部队是曹操和孙权的全部主力,而关羽只有荆州三个郡,总兵力(包括北伐和留守荆州)不会太多,曹操方面的所有大将和谋士基本都到齐了,曹操亲自坐镇,把防备东吴的征东将军张辽都调过来了。
东吴方面吕蒙带领东吴的精锐偷袭荆州,孙权也是亲自坐镇,在打仗之前还让陆逊故意给关羽示弱了一番,这样看来关羽这一战必败无疑,三个郡的兵力遭到了益州之外所有地区兵力的联合攻击。这一战就算是陆逊不示弱,关羽也不能取胜,当然这封信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陆逊写给关羽的信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相关记载,这封信主要是夸奖了关羽的功德,关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
然后陆逊还鼓励关羽扩大战果继续和曹魏交战,这样关羽也就没有见好就收,增兵进攻曹魏的同时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最后遭到了魏吴联合剿杀,这封信最大的作用就是稳住了关羽,最大可能的让关羽推迟退兵回到荆州的时间。如果关羽退兵回到荆州,那么东吴绝对没有机会这么容易攻占荆州,关羽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东吴只要看到关羽回来绝对不敢攻击荆州。
吕蒙攻占荆州的时候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南郡太守糜芳直接投降了,荆州的军队大部分也都投降了,关羽如果在荆州不仅糜芳等人不敢投降,只要关羽凭借威望稳住军心,等到刘备的支援很轻松。其实没有这封信关羽退兵的可能性也不大,关羽本身骄傲自大,在他看来孙权根本不配和自己交手,更不敢主动进攻自己,关羽甚至一度表示要把孙权拉过来一起打,关羽把自己看得太高是他失败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