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景图片山水画简单
挺好的,当然有瀑布更好。
带有瀑布的山水画很好,有山则名,有水则灵,一幅群山翡翠趣意昂然的山水画,再铺以川流不息的瀑布美景,可谓是清雅俊逸如临仙境。瀑布山水画不仅能给空间营造一种灵秀的气氛,而且从风水上来看,也是有着非常好的寓意的。瀑布水势稳健,则象征财源不断、财源滚滚;水势汹涌奔流不息,则象征激流勇进、奋斗不息。大气磅礴的瀑布山水画挂玄关处,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精神;而水势稳健、川流不息的瀑布山水画挂玄关处,以寓财源滚滚、长寿安康之意。
从风水角度看,玄关挂瀑布山水画具有兴财运,旺人运的好处。尤其是进门处玄关,开门见瀑布山水画,财运滚滚来!下边就带大家鉴赏一下边几幅带瀑布的山水画。
2. 画画山水风景图片大全简单
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岁归富春时为无用禅师作,三年而成。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上则有渔人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全卷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染了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了浓墨。
3、《溪山行旅图》宋代:范宽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4、《溪山图》元代:黄公望
《溪山图》真迹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5、《踏歌图》宋代: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6、晋代 顾恺之《庐山图》
庐山图是东晋顾恺之画作。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该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
7、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8、五代 董源《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设色绢本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9、五代 荆浩《匡庐图》
五代荆浩匡庐图是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荆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10、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11、《关山行旅图》 。本幅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断,当作于戴进晚年的天顺年间。
3. 风景图片山水画简单漂亮
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
巨然,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原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汉族,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