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荆州没有进入湖北发展的第一梯队。亦或者是荆州内涵丰富,我认为荆州该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打击本地不良作风,扭转风尖浪口形势,建设荆州光明未来,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分洪区,那荆州是怎么做到湖北第四大城市的,至于为啥高铁也没有把荆州作为重要站点,我判断的原因是荆门比荆州更需要外出通道。
1、你觉得荆州怎么样?
单从感官上觉得现在的荆州-不值!作为九州之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经过了几千年的熏陶,本应该成为二线城市。如今却是GDP不到2000亿的城市,有人说荆州是因为分洪区的缘故才没能大力发展经济,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七百万人民群众岂不是整天生活在“长江水池子”里,这是非常不安全的事情,难道上级不知道么?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是分洪区,那荆州是怎么做到湖北第四大城市的?带着浑身疼痛的身体居然还能领先湖北省普通地州,难道这是奇葩?亦或者是荆州内涵丰富,我认为荆州该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打击本地不良作风,扭转风尖浪口形势,建设荆州光明未来!。
2、湖北荆州为什么一直都发展不起来?
我是武汉的,在荆州呆过,谈不上很了解但在这里臆测一下荆州发展缺乏动力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地理位置。在国内,要发展就必须有上级政府支持,可为什么省内政策对荆州支持少?荆州夹在武汉和宜昌之间,都在长江沿线,按理说是个好地方,可那仅是对纯地理位置来说。讲到发展,国家的政策是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城市,可荆州夹在武汉和宜昌之间,这就悲催了。
武汉不用说,省会所在九省通衢,政府没有理由不往这里砸资源,宜昌,地处湖北西南边角,自古就是荆楚重镇,现代又借三峡工程大势东风吸引全国关注。武汉的发展可辐射黄石孝感仙桃咸宁,至少可以吸引当地大批人口来武汉寻找机会,宜昌辐射恩施荆门潜江一带。地处中间的荆州被一东一西两大城市拉扯,必然导致自身吸力不足,且政府资源有限,不可能广泛投入,只能以点带面。
所以曾经的大荆州没有进入湖北发展的第一梯队,再说起来,荆州在改革初期确实有过荣耀,沙市日化就是很好的代表。那时的荆州有一大批国企轻工产业,可是国企改革的痛苦不多废言,看看现在的东北就能体会。至于为啥高铁也没有把荆州作为重要站点,我判断的原因是荆门比荆州更需要外出通道,荆门地处湖北中西部,属于经济较弱的一个城市。
先富的带动后富的,政府不可能放任荆门孤单的处在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位置,那么对荆门加大扶持就可以理解了,荆州虽然铁路客运运输不发达,但走沪蓉高速坐大巴距武汉和宜昌都只有不到3小时的车程,且几乎每20分钟就有一班车。每个人都想自己家乡好这个完全理解,不过对高一级的政府来说天下如棋,行棋总会有轻重缓急之分,
3、沙市这个城市怎么样?
沙市原属湖北省直管的市一级行政区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省行政区划大调整的背景下,沙市市与荆州地区合并改称荆沙市,由此沙市市建制被撤销,成荆沙市下辖的主城区沙市区,市政府驻沙市区,出于古城建设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考虑,后经国务院批准荆沙市更名荆州市,自此沙市在地市一级行政区划的最后痕迹也被抹除。曾经的沙市是全国明星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受资源条件限制,其工业产业基础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活力28、荆江牌暖水瓶、沙松电冰箱等产品曾盛销一时,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受外国产品涌入和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技术含量不高的轻工业没有了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渐渐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没有得到好的规划和引导,发展日渐式微。在国营制下的弊病日益突显,缺乏经验和指导,在进行国企改制时,沙市的众多企业没有因改制得到新的发展,反而使发展不顺的沙市工业再度受到重创,许多走向了消亡,也有部分被外资或个人资本收购后仍获发展,但比重上并不令人满意,自此沙市工业走入了一个沉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