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陕西人不仅能听懂河南话,而且也能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在外地和河南老乡在一块,只会说普通话,老乡都不会河南话吗,做为河南人,我不会说河南话,正常,我们信阳地理位置靠近湖北,西安市区当年逃荒定居的河南人比较集中在以“西安火车站”为中心的大片区域、这一带区域的河南人比较集中居住、工作、生活、仍然保留河南人的习惯,这一带区域的居民日常生活用语形成了“陕版/河南话”为什么说是“陕版/河南话”方言,当年逃荒来的河南各地区人比较广泛、郑州方言、洛阳话、南阳话、林县方言发音各不相同,在西安的河南人之间为了便于交流、久而久之形成的“陕普/河南话”、即便是生活在这一带的西安“原著居民”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河南话”这便是“西安为什么操河南方言的人比较多”的历史渊源。
1、河南信阳真的不讲河南话吗?
做为河南人,我不会说河南话,正常,我们信阳地理位置靠近湖北。记得我刚到郑州也不怎么会普通话,到郑州只会罗山话,别人都听不懂,河南话我听的懂,但不会说。现在在郑州我不知道是说普通话,还是家乡话,很尴尬,在外地和河南老乡在一块,只会说普通话,老乡都说,不会河南话吗?我说,我说家乡话你们听不懂。我们信阳这里的方言,河南人根本就听不懂,搞的自己很难受,
2、为什么有些西安人说河南话?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
这里首先要说点儿有关我们汉语的基本发展历程吧。早遥远的夏朝,连文字材料都没有,我们当然也没有办法去考察夏王朝的语言了!进入殷商王朝以后,商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就在今天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当时自然就以安阳为中心的这一带地区的方言为主,当然,当时人们的语言和今天安阳话之间肯定是不同的。这毫无疑问,西周的建立者周人,来自关中平原,他们原来和商人之间的言语并不相同。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曾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文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诰》,《大诰》素称难读,后来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这是因为周公是在用当时的关中方言来发表文告。当然,那时候的关中话与今天的陕西话之间也千差万别,虽然,西周时期天子在宗周镐京,但作为西周王朝的重心却在东方,为此西周王朝还在东方建立了另外一座都城,就是成周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