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要从“宜居”说起。这正是宜昌人居生活差强人意地方所在——目前的小区无法承载现代人对以健康生活、科技环保为代表的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可能像题主这样的城市旅游者或者城市过客,“宜居”是一个概念化的词;但对于宜昌本地人或者将要在宜昌生活的人而言,“宜居”就与实际生活,衣食住行挂钩了。
1、对宜昌人来说,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
谢邀。就像题主感受的那样,宜昌的确是一座幸福指数非常高的城市,先说一组数据,在2017年湖北省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宜昌位列第一;2017年全国小康城市名单中,湖北有6个城市榜上有名,宜昌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宜昌虽不是省会城市,但是有山有水有人文底蕴,有生活气息且安逸舒适,所以,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宜昌就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因此,宜昌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要从“宜居”说起,可能像题主这样的城市旅游者或者城市过客,“宜居”是一个概念化的词;但对于宜昌本地人或者将要在宜昌生活的人而言,“宜居”就与实际生活,衣食住行挂钩了。首先,从大环境来看,城市的发展得越好,潜力越大,宜居价值,宜昌,是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型城市,包括长江航线、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都很发达;一般来说,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宜居性都不会太差,宜昌,不仅发展以长江三峡、屈原故里为代表的人文风光,还通过三峡大坝、葛洲坝等水电设施来发展地方经济。
所以,在整个湖北省,发展最好的城市,武汉排第一,宜昌应该是第二,其次,城市的宜居,归根到底还是在居住,最终落脚点还是体现在生活居住体验感上。那么,对于宜昌人而言,目前的生活状态用四个字来形容,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城市的发展与居住格局不匹配。宜昌的整体居住格局还停留经济适用房时代,无论是户型面积、物业治安、社区配套都是最基础的标准,而小区建筑品质、物业服务、园林景观基本无从谈起,
通俗点说,宜昌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居消费能力呈上升趋势,居住需求提档升级,而居住格局还是原来的水平量级。这一点,从每天夷陵广场上跳广场舞的阵仗,就能感受得到,夷陵区现在已经被定位为新城市中心,而夷陵广场,则是这个心城市中心区名气最大的“夜场”。每天黄昏时分,散步遛弯的小孩、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摆摊卖货的小贩,都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这夷陵广场,
原因很简单,场地足够大、环境足够好。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发现,夷陵广场的广场舞庞大的队伍,说明大家对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很高,对好的健身环境和场所需求大,反过来,也说明夷陵区目前的小区里没有好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去满足业主,而这正是宜昌人居生活差强人意地方所在——目前的小区无法承载现代人对以健康生活、科技环保为代表的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所以,宜昌人,现在最想要的生活,应该是从建筑格局、商业配套到小区园林景观的更新换代,首当其冲的可能就是小区环境,这些年,像万科这样的品牌房企都到宜昌来做房子,我相信这些开发商也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始有所行动。比如,宜昌万科与三峡大学共同发起了关于宜昌社区人居环境调查,针对住宅建筑和小区景观两大类,从交通地段、建筑外观、社区配套、园林景观以及物业等方面,对宜昌市30多个小区业主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去摸清宜昌人居真实需求和理想生活方式,
2、宜昌为什么人口不多?
我是正宗的宜昌人。西陵、伍家和点军三个区都生活过,我还应该算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是从2006年开始用心工作的,在家乡已经连续工作15年了。工作了15年,我的社会保险居然还有好些年的资金缺口,凭我个人能力无力补上,按常理,工作15年,社保也应该已经缴满15年,但在宜昌,这绝对是个奢望。宜昌人囗不多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农、工、商三大基础产业的就业质量不咋地,平均不到3年就要失业一次,
工资低不说,代缴社保的工作还忒难找,物价还居高不下。更恼火的是:有的单位打着国企的招牌,居然还明目张胆地漏缴失业保险,更有甚者,连国企的招牌都没有,居然还敢明目张胆地不给代缴社会保险,我2020年失业在6月,2021年失业在2月,上次失业是2016年4月,最近三次失业累计只隔了5年10个月的样子,这样的就业质量-平均每次失业相隔的时间不超过3年,就业质量如此糟糕的城市能靠什么增加人口?青壮年都养不活自己的城市挂个水电明星城市的招牌有什么用?青壮年就业质量如此之差的城市挂个文明卫生城市的招牌又有什么用?我觉得单纯用登记失业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并不科学,更并不能如实反映调查区域的国民经济的真实发达程度。